因疫情停摆的批发市场,对水果产业的影响到底多大?
2022年开局不利,由于这波新冠疫情在全国多个地区爆发,让整体发展本就不太乐观的水果产业更是雪上加霜。
3月28日,由于疫情影响,华东地区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浙江嘉兴水果市场暂时封闭,市场人员基本处于隔离状态,整个水果批发市场按下了暂停键。
继嘉兴水果市场停摆之后,4月5日、4月7日浙江杭州果品批发市场、金华水果批发市场相继发布暂停经营的通知,只出不进,果蔬批发业务瞬间停摆。
作为果蔬流通的重要主体,批发市场依然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据了解,70%以上的农产品以及果蔬通过批发市场流通到城市。
作为居民日常必需的蔬菜,政府优先保证供应,因此,疫情之下,受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水果产业了。
嘉兴批发市场停摆:芒果受创最大
“这次受影响最大的是芒果产业。”虽然芒果耐储存,浙江嘉兴水果批发老板陆海军陆总告诉笔者,主要是薄皮、高水分的芒果基本没法弄。目前来看,疫情之下,水果店高价零售,产区(水果)出不来,大货车驾驶员很艰难。
嘉兴不仅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也是全国最大的芒果批发集散地,每年消化海南1/3的芒果。
当下海南三亚芒果正值采摘高峰期,据了解,每天运往嘉兴水果市场的三亚芒果达400-500吨,该市场销售的三亚芒果占据很大份额。
此次浙江嘉兴的停摆,对三亚芒果销售无疑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疫情关停之后,三亚芒果只能积极另寻销路,解决销售问题。
另一方面,笔者了解到,已经封控的嘉兴水果批发市场,大量积存的水果来不及转运冷藏,只能任其腐烂、坏掉,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而对应的产地端,水果销售一时也成了难题,不得不转而寻求其他销路。
疫情同时加速产销两端大洗牌
芒果只是目前嘉兴市场水果产业困境的一个缩影。从2020年疫情以来,疫情时不时爆发,封城、运输受阻等,产销两地运输不畅,让水果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加速了产销两端洗牌。
批发层面,大批水果档口门面关闭潮来袭。2021年,笔者在走访万邦批发市场时,就有档口老板告诉笔者,这几年来同行关门潮在加速,有些地方档口倒闭率已经达到40%以上,目前还剩下的同行还在苦苦坚持,或者正在面临倒闭。
疫情不仅加速了水果批发层面的洗牌,也同样加速了种植端层面的洗牌。
种植层面,回看今年春节之后的沙糖桔和沃柑,就能窥见一二。春节之后,由于广西疫情影响,运输受阻,导致沙糖桔销售受阻,销售周期延长,与沃柑重叠,价格甚至跌到了近年来的最低谷,跌破成本价。
疫情之前,水果行业(种植业)诸如柑橘、苹果等大宗水果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已经进入了洗牌期,2020年疫情之后,因疫情引发的滞销、消费力降低、品质问题、极端天气等等,让本就低迷的种植端更加雪上加霜,外来资本纷纷退种,基地、种植户跑路、弃管现象层出不穷,洗牌加剧。
从另外一个角度,笔者发现,疫情之下,收购端和种植端的关系似乎变得更加紧张,笔者想说的是,产销两端的合作共赢才是未来的出路,任何时候,果农和果商都不应该是对立的,尤其是疫情当下,更应该抱团取暖,共渡难关,长远发展。
疫情之下, 果业人以何心态经营自己的果园
这波疫情在全国多地呈现爆发之后,很多地区的封控时间长达一个月甚至更久,这期间,人员和车辆不能流动,这让果园正常的农事操作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需要专业团队进行的农事操作,这对果园生产造成的影响往往被大多数外界人士所忽视。
笔者在与嘉兴海盐嘉城陆总交流中,问及此次嘉兴疫情对批发生意的影响,陆总说,虽然目前不是葡萄收购的季节,但是当下正值葡萄修剪时节,外省的工人因为疫情进不来,不能进行农事操作,影响也是挺大的,因为农事耽误不得。
近期有个网络用语比较热门——摆烂,跟破罐子破摔有点类似。放在农业上,笔者想说的是,虽然多方面因素叠加影响,当下的果业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但是真正想继续发展的果业人应该舍弃“摆烂”的心理,因为种植业从种苗到后期果子成熟收获,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摆烂心态要不得,想在这个行业继续咬牙坚持的,还是要认真种好果。
诚如广西蒙山龙扬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莫龙阳所说,2021-2022年的极端天气+市场疲软+疫情加持,2022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连续两年把以前的沙糖桔、沃柑种植暴利模式拉下马转入微利经营,如果果农还是低头要价,拖过了销售黄金期,就会上演拼价泄洪式卖果挤压市场这个独木桥,赤脖上阵,涌挤踩踏上市,互害竞低价抛售,争怂逼“堵死”果农致富之路!
盛极必衰,衰久必胜,这是遵循市场供需规律来大洗牌,优胜劣汰是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只有不忘初心,坚持品质先行,坚持优生优育,坚持动态修剪和坚持合理的投入科学管理,种植源头狠抓品控,只有合理的投入,才会种出高品质果,卖得好价(合适就卖),柑橘产能过剩相对,卖方市场已经转化买方市场,只有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特)”的战略,在农业大浪里淘沙种植洪流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我坚信沙糖桔的春天在这两年很快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