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肉干硬少水,柑橘枯水的认识及防治
枯水是柑橘类果实在成熟后期和采收后贮藏过程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柑橘果实不仅在贮藏过程中易枯水,挂树期间,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或成熟后都有可能出现枯水、浮皮和汁胞粒化现象。
04树龄、树势:
幼树上的果实较盛果期树上的果实较易发生枯水。柑橘树势过强或过弱,果实成熟期大量抽发新梢至树体营养失衡,会加重果实枯水。
05施肥:
施肥过迟、氮肥施用过多,使果实成熟后期果皮油胞旺盛分裂,形成枯水。
06采果时间:
采果越迟枯水果越多,且在贮藏运输期间果实枯水的概率也越大。另外,特大果、小年树上所结的少量果实、树冠顶部的果实较易枯水。
防治措施
01旱季及果实膨大期,遇旱要及时灌水;果实开始着色后,适当控制果园湿度等,都可减轻枯水果的发生。
02膨大期每月喷1-2次果力壮或者氨基酸钙钾乐+糖醇硼。果实膨大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大肥。氨基酸钙钾乐和糖醇钙加强补钙,锁住水分。
果力壮补钾,促进果实膨大安全性高,喷后减少干水和内裂,缺硼果肉容易木栓化。
7-8月淋一次枯草芽孢杆菌+金施保,促进果树长更多的须根白根,促根保叶,为树体后续吸收储存更多的营养提供长效肥力。
03及时采收、严格挑选。
在适宜的成熟期采收,不能采收过晚。在入贮前后进行挑选,将松皮发浮的果实挑出。
04采后处理
在采用薄膜单包果或涂被之前,对易发生枯水的柑橘种类和品种,如红橘和芦橘应先经过贮前适当失水处理,即将果实放置在温度较低、通风透气良好的地方预贮一段时间,使果实水分蒸发一部分,果面微现皱缩,这样有利于减少以后贮藏期间的水分损失。
05激素处理
采前15?30天喷洒10?20mg/kg的赤霉素或采后用50?100mg/kg赤霉素浸果,均可减轻枯水病的发生。
06提高果实中的钙含量
用3%?4%氯化钙溶液做采后浸果处理,对缓解温州蜜柑枯水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07解除包装
采用薄膜包装的果实,贮藏后期枯水率较未包装的果实明显提高,为了防止或减轻枯水病的发生,应在贮藏后期摘除薄膜包装。
特别是挂树越冬的晚熟柑橘和留树保鲜的中熟及中晚熟柑橘,在个别年份果实枯水、浮皮和汁胞粒化现象十分严重。枯水柑橘果实皮肉分离,囊瓣皮变厚,囊瓣汁胞失水干缩发硬、口感干燥、淡而无味,果实失去固有风味,营养与食用价值大大降低。
柑橘果实枯水的主要原因
01品种:
一般果皮较紧实的柑橘品种比果皮较宽松的柑橘品种不易发生枯水;核多的品种较核少的品种不易发生枯水。
02土壤:
过酸或过碱、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气性差的土壤种植的柑橘易发生果实枯水。
03气候:
果实迅速膨大期干旱少雨,果实成熟后期连续阴雨寡照,冻害、旱害、热害、涝害等都有可能引起果实枯水。果实生长期间及成熟后昼夜温差小,枯水程度重;昼夜温差大,枯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