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卖死鱼,遭遇股价暴跌!农产品电商还有戏吗​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新媒体 2022/4/14 14:15:36
近日,据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针对被曝光的“叮咚买菜”前置仓存在用死鱼冒充活鱼、擅自“翻包”换签、日常消毒流于形式等问题,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于3月16日对其进行了行政约谈并进行立案调查,同时开展专项行动,回应社会关注。对此,叮咚买菜官方微博回应称,已第一时间暂停该站点的运营,经以公司CEO梁昌霖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专项调查和整改小组调查,该问题属实。事情发生后,美股上市的叮咚买菜股价暴跌10.

近日,据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针对被曝光的“叮咚买菜”前置仓存在用死鱼冒充活鱼、擅自“翻包”换签、日常消毒流于形式等问题,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于3月16日对其进行了行政约谈并进行立案调查,同时开展专项行动,回应社会关注。

对此,叮咚买菜官方微博回应称,已第一时间暂停该站点的运营,经以公司CEO梁昌霖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专项调查和整改小组调查,该问题属实。

事情发生后,美股上市的叮咚买菜股价暴跌10.82%,并呈现继续下跌。


为了节约成本,“被迫”卖死鱼?



叮咚买菜一向以新鲜著称,可如今的叮咚买菜,却已经不再新鲜。

 

近日,据媒体报道,叮咚买菜北京一前置仓站点存在以冰鲜鱼充作活鱼、“烂菜”换上标签继续卖、日常消毒流于形式等乱象。据店员工透露,按照规定,每晚下班前,一天当中死掉的鱼都应在销毁处理后及时报损。


但由于水产品价格贵,如果死鱼全部报损,店铺内损耗率变高,会影响到许多员工的工资,为了避免过度亏损,将死鱼代替活鱼售卖成为店里的惯用方法。


图片

 

此外,该店冷藏室筐内的切片冬瓜、南瓜已经过期,还出现了“翻包”——更换标签重新包装。而且如果有顾客下单的蔬果没有货了,还会从烂菜筐中挑选品相好的进行二次售卖。针对此事,叮咚买菜发布致歉声明称,已第一时间暂停该站点的运营,并主动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排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整改方案。然而实际上,叮咚买菜前置仓内存在过期、临期商品乱象已有一段时间。

 

报道称,此前曾有前员工爆料,叮咚买菜前置仓内存在过期、临期商品,而叮咚买菜总部的督导在抽查过程中发现这种现象后,往往会选择帮助隐瞒。即便督导查到了(临期、过期商品),也不会上报,除非你和督导关系不好,大部分都是帮忙瞒着。比如查到5家,最多上报2-3家。如今网上也充斥着叮咚买菜有关消费者“水果过期”、“肉质有问题”、“商品发霉”“售卖腐烂变质商品”等众多食品问题的投诉。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叮咚买菜因经营的鲜活皮皮虾、鲟鱼等农产品镉超标、活鲟鱼氧佛沙星不符合农业部公告第2292号要求等问题,北京不姜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曾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没收违法所得10467元,处以罚款190000元,共计罚没200467元。后叮咚买菜方面申请复检,结果显示,皮皮虾镉项目仍不合格,鲟鱼氧佛沙星项目仍不合格。

 

更早之前,今年的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叮咚买菜关联公司上海壹佰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处以约38.88万元罚款,原因是当事人销售的鳊鱼“恩诺沙星”含量不合格;2021年5月,上海市监局通报叮咚买菜、每日优鲜销售的豇豆存在农药超标;10月,上海市监局通报盒马销售的大米构成虚假广告;2022年1月,国家市监总局通报盒马销售的橙汁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叮咚买菜此次被曝出死鱼当活鱼售卖问题,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组织30个市场监管所对辖区“叮咚买菜”、“美团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前置仓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


巨额亏损,市值蒸发百亿

这些年,叮咚买菜基本处于“烧钱”的状态。今年2月,叮咚买菜公布了去年的成绩单。从去年全年来看,叮咚买菜去年总营收201.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50%,净亏损总计达64.29亿元,2020年同期净亏损为31.77亿元,同比扩大约2倍。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情况来看,上市9个月的时间,叮咚买菜的股价也就IPO那几天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最高股价是46美元,之后基本都处在“跌跌不休”的状态,由当初23.50美元的发行价跌至目前的3.74美元,市值已经蒸发超过八成。


图片

图片

 

自去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叮咚买菜月活数量达1050万人之后,第四季度的财报会再未提及用户数量的变化。有分析人士认为,可以从Q4营收、GMV看出用户活跃情况的端倪,叮咚买菜首次出现了营收与GMV同步下降的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营收为54.84亿元,同比下滑11.47%;GMV则为60.04亿元,同比下滑14.53%。

 

去年年底时,叮咚买菜就被传出大裁员消息。有员工爆料称,包括采购、算法、运营等部门在内裁员20%到50%不等,并且存在针对试用期员工不给或少给补偿金的行为。对此,叮咚买菜的回复则是:个别变动属小范围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大幅裁员消息的流出,变相宣告了一家公司的现金流可能出现了问题。

 

据统计,自2019年至2021年,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64.29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额超114.79亿元。跟不上亏损速度,便造成了日益剧增的现金流压力。


相比于去年全年超64亿元的亏损额,叮咚买菜去年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额为52.3亿元,并没有任何充裕的余地。亏损就像是个无底的黑洞,牢牢地困着叮咚买菜。

生鲜巨头频繁倒下,“叮咚买菜”们要怎么办?



事实上,叮咚买菜遇到危机只是农产品电商界的冰山一角。据报道称,2022年初,滴滴旗下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已整体关停,相关产研岗位人员全部被裁;同样,美菜网也被爆出2年裁员90%,84亿融资被全部烧光;2019年,呆萝卜融资失败后被迫在2021年破产倒闭;国内的农产品电商鼻祖易果生鲜由于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倒闭……

 

上文提到,叮咚买菜员工称是为了节约耗损成本“被迫”卖死鱼,这样的说法虽然有为自己找借口的嫌疑,但也让人深信不疑。因为农产品电商本来就很烧钱,目前国内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仅4%盈亏平衡,亏损占到88%,有7%是巨额亏损,而最终盈利的仅有1%。


从目前来看,平台类生鲜电商处境尤为尴尬,这些企业看似很红火,但风光的背后都是靠资本在维持。眼下,随着互联网巨头的闯入,生鲜赛道已然变成了一场巨头的“烧钱”游戏。


图片

 

在如今巨头频繁倒下、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背景下,诸如“叮咚买菜”这样走在悬崖边缘的农产品电商们要怎么办?

 

首先,导致“叮咚买菜”们铤而走险卖死鱼的原因一共有四个:


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类竞争对手涌现,生鲜平台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为了控制成本、减少损失,心存侥幸,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竞争压力的驱使,生鲜平台为了在更快捷更高效上跑赢对手,在供应链以及前置仓等线下运输、仓储、分拣等环节加大投入和设置,这些新设置的环节在品质和管理上可能无法做到严格执行;


第三,生鲜平台的内部考核和绩效制度可能存在不合理、不人性的一面,盲目将耗损率等作为参考的重要或者唯一标准,前端环节只能想尽办法降低耗损率。


第四,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01

吃透政策

图片


在运营过程中通读吃透国家关于这方面的政策,这样才能了解资金申报方式。而且有很多地区都有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办公支持、资金支持等,这样能为自己申请更多的资金支持;


02

流程再造

图片


组织内部力量对所有前置仓和服务流程进行排查,并进行交叉督察,实现鲜活产品和冰鲜产品严格区分,加强对已过最佳售卖期限食品的登记和销毁,严格把关生产作业流程,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只有产品质量过关,产品才能受到消费者欢迎;


03

前置仓升级

图片


对现有前置仓监控设备进行硬件升级,实现网络化、可视化、无死角监控,并且欢迎用户随时介入监督;


04

考核创新

图片


重新思考对前置仓的考核机制是否有不人性化之处,用人性化、合理化的方式来灵活应对耗损率的问题。

 

来源:中国青年网、品牌农业与市场,农业行业观察全网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