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发集团答投资者问 | 草甘膦市场行情等
近期,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兴发集团″)接受汇添富基金、太保资产等特定对象调研,并回复了投资者关心的相关问题,如下:
1、如何看待当前草甘膦的市场行情?
答:当前草甘膦市场价格较一季度出现明显上涨,上升幅度超过2,000元/吨。其主要原因:一是行业库存处于较低水平,且6-8月正值草甘膦出口南美地区的传统旺季,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饱和,市场供应紧张局面凸显;二是孟山都破产传闻引发市场对产能供应稳定性的担忧,对国内草甘膦市场的低迷行情形成较强提振作用;三是草甘膦价格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低位运行状态,行业整体存在强烈的价格修复需求。后期草甘膦价格或将延续涨势,一是当前国内主流企业接单情况大多表现良好,库存压力小;二是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内外贸客户拿货积极。
2、公司肥料二季度出口情况,以及二期配额数量?
答:公司二季度完成肥料出口超过7万吨,目前暂未下发二期出口配额。后续公司将积极争取第二阶段出口配额,同时做好国内磷肥市场保供稳价相关工作。
3、兴发的磷矿未来是否有增量?
答:公司当前磷矿石年开采总产能为585万吨/年,根据资源整合与开发规划,未来五年内有望实现产能倍增:
一是参股子公司湖北宜安联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磷矿探明储量3.15亿吨,目前处于采矿工程建设阶段,设计产能为400万吨/年,预计年内建成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是控股子公司荆州市荆化矿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及联营公司保康县尧治河桥沟矿业有限公司合计拥有磷矿探明储量4.77亿吨,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探转采工作(其中桥沟磷矿已取得200万吨/年采矿权证,力争下半年启动采矿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实现产能投放。
三是公司与万华化学合资成立的远安兴华矿业有限公司拥有远安县杨柳东矿区磷矿保有推断资源量约1.56亿吨,预计年内完成探矿工作,后续将加快推进探转采工作。
四是积极推进公司兴山区域磷矿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规模化开采能力和绿色化开采水平。
五是积极通过独自争取、联合争取以及并购重组等方式,争取更多优质磷矿资源。
4、公司今年新增特种化学品的市场表现如何?
答:公司特种化学品业务经营态势总体稳健。今年以来相继投产有机硅皮革100万米/年、泡棉15万平/年、乙硫醇 3000吨/年、磷化剂5000吨/年等新研发产品,均取得较好的市场表现,随着生产调试不断优化和客户导入工作持续推进,上述产品的市场销量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预期后续将会有更好的盈利表现。
5、公司新能源业务生产经营情况如何?
答:目前公司依托精细磷化工发展基础,先后建成磷酸铁、磷酸铁锂、磷酸二氢锂等新能源材料项目,其中磷酸铁产品质量得到客户一致认可,自今年3月份开始已实现满产满销,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跻身行业第一梯队;磷酸铁锂顺利导入行业前十电芯厂,自6月份开始实现千吨级稳定供货,随着客户导入工作的持续推进,预期下半年产能利用率将会明显提升;磷酸二氢锂实现行业头部企业稳定供货。同时公司加快研发提升工作,三代半磷酸铁锂性能有显著提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提前布局第四代高压实型磷酸铁锂产品、第五代超高压实型磷酸铁锂产品等前瞻研发工作,并已取得积极进展。未来,公司将持续做好磷酸铁及磷酸铁锂产品质量提升和客户拓展等相关工作,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切实将新能源业务培育为公司重要增长极。
6、目前公司有机硅单体DMC 实际产量多少?有机硅价格每上涨 1000 元,利润增厚多少?
答:公司DMC实际产能约30万吨/年,DMC价格上涨对公司有机硅业务板块存在积极影响,但具体增厚利润的数额需要综合考虑公司的产能、成本结构、市场销售策略以及行业竞争等多种因素。若仅考虑产能因素,有机硅价格每上涨1000元/吨,预计能为公司增加约3亿元/年利润。公司会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持续优化生产与销售策略,努力提升经营质效,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7、近期股东人数共有多少户?
答:截止7月18日,公司股东总户数为59,812 户。
据悉,近日泰盛公司绿色除草剂工程技术中心农药生物测定平台正式全面投运,为企业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作为农药创新链条的核心枢纽,生物活性测定既是新农药创制研发的″洞察之眼″,更是贯通农业需求与化工研发的″关键桥梁″,在市场服务与科研成果转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硬核支撑作用。
该平台具备五大核心功能:一是精准实施配制剂产品生物活性检测与作物安全性系统评价;二是高效推进新化合物室内活性筛选,为研发方向锚定科学坐标;三是为大田试验用药剂量优化与登记试验合规性提供扎实可靠的实践数据支撑;四是针对生产交叉污染风险构建安全评价体系,精准筛选不同产品在敏感作物上的安全阈值;五是为助剂筛选应用提供可视化防效数据,通过比对不同助剂性能及添加比例对靶标的作用效果,为生产环节降本增效提供量化决策依据。
该平台的顺利运行,标志着企业在新农药创制与制剂新产品开发领域已迈入攻坚突破的深水区,将强力驱动研发效率与成果转化质量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