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秋市谋划: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本周未复合肥市场需求基本进入尾声,多数复合肥企业的前期订单已执行完毕,新单寥寥无几,复合肥企业将要进入新一轮养精蓄锐,蓄势待发。
上半年复合肥销售就在前期纠结徘徊和后期心急火燎中草草收场,目前多数复合肥企业在生产尚余不多的夏季肥定单,工厂开工率渐渐进入低位运行,少数企业多已进入停车检修状态。
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部分河南、河北、山东及东北区域的复合肥企业己经把目光盯上东北市场的冬储肥料。为了抢占先机,捷足先登,并借尿素爆涨之势,这些企业酝酿出台冬储计息优惠政策,吸纳东北黑、吉、辽、蒙四省客户货款,各种销售或产品会议正在筹划之中。预计待磷复肥会议前后再出台冬储化肥价格,现主要是出台冬储收预付款计息等政策,计息多为0.8-1.2分/月。
大部分复合肥工厂正在思考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区域秋季的小麦、水稻、油菜,以及南方经济作物所需的复合肥生产与销售。
今年以来由于化肥原材料下行压力大,整体行情尚未明朗,加上全球经济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不确定因素倍增,给化肥企业及复合肥的生产与销售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上半年复合肥企业多多少少都还有前期高价原料的库存和订单,有的企业己经消化不良库存,但还有些厂商被套牢,一时半会儿难以解套。这些厂商对于接下来的原料采购一定会小心翼翼,害怕再蹈复辙,所以复合肥厂家暂不报价、商家暂不打款的较多。而下游经销商则更为谨慎,除部分市场的经销商零零碎碎的刚需打款外,大部分市场上观望仍是主流,什么时间启动目前还是未知数。
但随着夏季肥销售的结束,秋季肥产销很快会提到议事日程。厂商如何收单?产品如何定价?销售政策如何制定?这些诸多现实难题都要一一面对,个个击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面对行情低靡,价格下行的化肥市场,上半年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
1、在市场行情不稳、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上半年早拿货、屯货多的客户赔钱的多,所以建议下半年适时适度购进,非刚需不要出手屯货,要快进快出,防范降价风险。
2、如市场行情稳定,价格触底反弹,应把握商机积极采购,备足库存,扩大销量,获得更多利润。
3、旺季销售运输问题不能忽视,化肥能不能及时快捷供应市场,关键在汽运。今年上半年好多客商就是没有有效的物流保障而耽误销售。所以今后商家必须同厂家签订旺季代办物流配送的协议,确保及时发运供给。另外商家也要有意无意地在当地培养和结交配送车主,建立长久良好的客情关系,淡季时你照顾他,旺季时他照顾你,彼此成就、彼此支持。
4、复合肥的营销要与时俱进。不能总靠保底保价、铺货授信老套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一招鲜、吃遍天”很难再适应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
从上半年厂商保底保价政策失灵,厂商应该从产品策略、价格政策、营销渠道、客户忠诚度、企业凝聚力等各个方面总结调整,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消费者为导向,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产品营销办法,实现逆势而为,产销两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复合肥市场,厂商需要采取相应举措,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1、加强市场行情研究工作,及时获取真实有效的供需情报。时刻关注国内外原料价格走势和进出口情况,以及国家储备、农业补贴、粮油政策变化等资讯。
2、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多元化,加强掺混肥料、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及功能性肥料等新型农资产品研发生产,以降低对复合肥价格波动和供应敏感度。
3、严格控制库存和成本,合理储备原材料和成品库存,优化供应链渠道,寻求优质供应商,降低价格和成本风险。
4、建立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供给和良好售后服务关系,与下游经销商及种植大户建立信任忠诚、互惠互利、共赢共享的合作关系。
5、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通过市场营销活动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关注行业创新和发展趋势,开发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提升竞争力。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市场经济波动起伏是正常现象,万象更新周而复始是不可改变的法则。市场总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必然规律。让复合肥经营不再头疼,厂商除了把握以上所述,一定要有敬畏市场的初心,要尊重市场、顺应市场,不要逆势而动,不要盲目冒进,不要纠结一城一池,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的风浪中穿越前进,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