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一证一品”重锤终落下!行业大洗牌风暴来袭!
农业农村部第925号公告及配套解读《规范农药标签标注 强化农药使用安全》正式发布,通知共有4条内容:(点击可查看→定了!四项农药管理办法正式修改公布,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一、农药制剂产品应当标注所用原药(母药)的登记证号和生产企业名称,相关内容可以在可追溯电子信息码中体现,由该制剂产品登记证持有人对真实性负责。
二、同一登记证号的农药产品应当标注同样的商标,委托加工、分装的产品不得标注受托人的商标。
三、农药产品登记用于耐除草剂作物的,应当标注适用的作物品种名称;用于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应当标注适用的作物和转化体名称。
四、农药产品使用时需要添加指定助剂的,应当标注助剂的相关信息。
这标志着历时两年修订、两次征求意见的农药标签新政靴子终于尘埃落定。
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实施,这一记重锤落下,对农药生产企业、经销商乃至整个农资供应链的深远影响也由此开启,行业将正式经历一轮大洗牌风暴,将会成为农药行业的一次深刻革命,彻底整治市场乱象,推动行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创新化、高质量化发展。
“一证多品”时代将终结
“一证一品”政策落地实施后,带来的第一个直观影响就是农药产品数量的急剧减少和农药生产企业的大幅度减少。
《新规》第二条明确规定:“同一登记证号的农药产品应当标注同样的商标,委托加工、分装的产品不得标注受托人的商标。”“一证一品”意味着每个登记证号将对应唯一的产品标识,这将极大地规范农药市场,“一证多品”现象将终结。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国农药登记证数量达到48233个,其中原药5062个,制剂43171个。但因以不同商标标识呈现,共有约10多万款产品投放市场。目前我国农药企业达1700多家,其中超1000家企业每家持有的登记证约20个,仅有100多家企业每家仅有一个登记证,这些企业长期依赖出租证件生存。而通过二三线品牌运营、委托加工等方式,实际市场流通的农药品牌数量是登记证数量的数倍,造成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消费者难以辨别优劣。
有行业人士预计,“一证一品”政策实施后,一个证件只能对应一个商标产品,大量通过委托加工方式生产的产品将无法继续在市场上销售,将有众多农药产品将因不符合新规而面临退市,未来市场上的农药品牌可能锐减,或将由往日的“产品过剩”状态转变为“货源短缺”,甚至陷入“无货可卖”的困境,缺乏核心产品资源、服务能力弱、资金不足的渠道商也同样将被淘汰。
当然,业内人多认为,随着“一证一品”政策的正式实施,不仅众多农药产品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大量依靠“一证多品”、借证代工模式生存的企业也将受到实质性的重创,预计将有众多中小农药企业,尤其是销售型企业将面临整合或倒闭。
即有技术优势和证件优势的农药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而那些以营销见长、证件少或靠借证发展的农药企业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
拥有丰富证件资源的头部企业将得到大发展
“一证一品”落地实施后,农药行业竞争格局将重塑。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的证霸企业有诺普信、美邦集团,润丰股份、海利尔、广西田园、农心科技、中迅、山东滨农、山东侨昌、安道麦辉丰(江苏)、上海沪联、安徽华星、吉林八达、佛山盈辉、国光股份、郑氏化工、西大华特、河南瀚斯、六夫丁等头部企业。其中诺普信、美邦集团都拥有1000多个农药证件。这些品牌企业势必将在一证一品”落地实施后的这场变革中,凭借丰富的登记证资源、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完善的市场渠道在新一轮市场博弈中占据绝对优势,得到大发展。
业内人士笑称,随着“一证一品”政策的落地实施,2025年乃至未来的农药市场,终归是证件大战,对企业来讲,谁拥有的证件越多,就占领市场的速度越快,份额越大,即企业得证者得天下。因为登记证已经不仅仅是合规的标签,而是决定5—7年内产品生死的“战略武器”。
行业迎来新一轮登记资源“抢位赛”
在“一证一品”政策深化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催化下,2025年中国农药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登记资源的“抢位赛”。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共批准了2291项农药产品登记,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已经接近2024年全年的登记量(2622项)。
登记数量的快速飙升,直观反映出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对登记资源的重视。
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新取得农药登记证≥10项的农药企业有44家,这些企业合计登记产品643个,占同期全国总量的28%。
积极拥抱变化,
加速转型升级才能行稳致远
“一证一品”政策的实施势必将带来短期的阵痛和淘汰,但这也是农资行业迈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新时代的必经之路。
长期来看,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农药产业生态,最终惠及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一证一品”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唯有积极拥抱变化,加速转型升级,聚焦核心竞争力和合规经营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