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的丙硫菌唑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安亚杰 2023/2/9 9:49:31
今年的丙硫菌唑特别火。在行业渴望好产品(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产品)的当下,丙硫菌唑的火在意料之中。丙硫菌唑是什么样的产品?作为跨国巨头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丙硫菌唑是一款真正意义上集内吸、保护、铲除、治疗四位一体的高效广谱杀菌剂。自2004年上市以来,丙硫菌唑在全球60多个国家的麦类、大豆、油菜、水稻、花生、甜菜广泛应用,深受农户好评。近两年,丙硫菌唑的发展突飞猛进,销售额也逐年上升

今年的丙硫菌唑特别火。

在行业渴望好产品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产品)的当下,丙硫菌唑的火在意料之中。

丙硫菌唑是什么样的产品?


作为跨国巨头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丙硫菌唑是一款真正意义上集内吸、保护、铲除、治疗四位一体的高效广谱杀菌剂。自2004年上市以来,丙硫菌唑在全球60多个国家的麦类、大豆、油菜、水稻、花生、甜菜广泛应用,深受农户好评。

近两年,丙硫菌唑的发展突飞猛进,销售额也逐年上升,近三年销售额均在5亿美元左右,成为全球农药品种最年轻的重量级产品,也是杀菌剂领域的中流砥柱。
2015年,丙硫菌唑国内专利到期,2018年硫化工艺也到期。2019年1月30日,5个丙硫菌唑产品在国内获得首次登记,正式拉开了丙硫菌唑进入中国市场的序幕。
截止目前,丙硫菌唑在国内登记产品已经达到21个,其中,单剂17个包含原药15个,混剂4个。这些产品多登记在小麦上,用于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防治。实际上,由于工艺和成本的限制,丙硫菌唑在国内的登记并未出现井喷现象。
图片
丙硫菌唑国内原药登记情况(来源:农药信息网)

为什么叫好不叫座?


实际上,从专利到期的四年多时间里,丙硫菌唑在国内并未“名利双收”,只是在小麦的应用上较为关注,有点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为什么呢?
一是企业进入门槛高。丙硫菌唑工艺路线先进,合成工艺大多存在物料消耗大、废水量大、固废量多、收率低、工艺流畅度差等问题。
二是应用表明,丙硫菌唑对作物和环境安全,但有报道称对女性生殖系统有潜在危害,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三是丙硫菌唑土壤表面光解试验和水中光解试验的主要代谢物是脱硫丙硫菌唑,具有致畸性。这是因为国内机械化程度不高,在背负式打药时,使用丙硫菌唑有风险。不过随着我国国内土地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施药方式的改变,这一担忧会很快得到改善。
四是从应用终端来讲,丙硫菌唑成本太高,同比竞品性价比弱,用不起的居多,这也是制约丙硫菌唑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

图片

即便如此,丙硫菌唑在国内仍有很多机会,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多款杀菌剂抗性严重,伴随小麦赤霉病连年严重爆发,相关防治药剂抗性明显或效果减弱,丙硫菌唑凭借作用机理稳定、性能优异脱颖而出,并且在应用中效果优于其他药剂。
二是植保部门推荐,企业研发投入加强。在各地植保站的推荐下,丙硫菌唑迎来更多机会。同时,国内原药企业已经取得登记,技术日渐成熟,产能也有保障,市场供应不是问题。
三是国内市场刚开始,潜力无限。而且丙硫菌唑登记的混剂才4个,空间很多。从国外复配药剂来看,丙硫菌唑常与氟吡菌酰胺、氟唑菌苯胺、联苯吡菌胺、肟菌酯、戊唑醇、螺环菌胺、啶酰菌胺、吡虫啉、噻虫胺、咪唑嗪、甲霜灵等复配使用,国内企业可以做参考。
当然,在全球市场风生水起的丙硫菌唑在国内想要发挥更大价值尚需时日,大家要理性看待丙硫菌唑,科学合理地研发、推广和使用,更大发挥其生命力。
未来,相信在海利尔、安徽久易等优秀企业的带领下,丙硫菌唑的推广和应用会逐步扩大,一些新应用将不断涌现,丙硫菌唑在国内终将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对于丙硫菌唑在国内市场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欢迎各位老师留言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