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高产小麦品种详细介绍(五)

作者:庄稼补习班 2024/10/17 11:57:20
9郑麦379郑麦 379 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品种:特征特性:生育期:半冬性,全生育期 227 天,比对照品种周麦 18 晚熟 1 天。幼苗形态: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窄长,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植株形态:株高 81.8 厘米,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株型稍松散,旗叶窄长、上冲,穗层厚。穗部特征:穗纺锤形,小穗较稀,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产量表现:经过多年生产

图片


9


郑麦379



郑麦 379 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品种:


特征特性:

生育期:半冬性,全生育期 227 天,比对照品种周麦 18 晚熟 1 天。

幼苗形态:幼苗半匍匐,苗势壮,叶片窄长,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

植株形态:株高 81.8 厘米,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株型稍松散,旗叶窄长、上冲,穗层厚。

穗部特征:穗纺锤形,小穗较稀,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


产量表现:

经过多年生产实践验证,该品种平均亩穗数 48.5 万,穗粒数 34.9 粒,千粒重 49.6 克,大田亩产通常可达 1200 斤 - 1300 斤,高产田可达 1400 斤 - 1500 斤。在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中的亩产,较高产对照增产 3.8%,百亩方平均亩产达到 733.17 公斤。


抗性表现: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


品质指标籽粒容重 815 克 / 升,蛋白质含量 14.52%,湿面筋含量 30.9%,沉降值 29.6 毫升,吸水率 59.9%,稳定时间 5.5 分钟,最大拉伸阻力 314E.U.,延伸性 139 毫米,拉伸面积 60 平方厘米。该品种含有多个优良强筋基因,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既适合做高档面包,又适合做优质面条、饺子皮。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淮北地区、江苏淮北地区、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总体而言,郑麦 379 是一个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抗倒性较好的小麦品种,但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图片


10


皖垦麦22


皖垦麦 22 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小麦品种:


特征特性:

生育期:半冬性,全生育期 228.4 天,比对照品种周麦 18 熟期早 1.1 天。

幼苗形态:幼苗半匍匐,叶片窄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

植株形态:株高 87.3 厘米,株型稍松散,抗倒伏能力偏弱,整齐度较好,穗层较整齐,熟相中等。

穗部特征: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硬质,饱满度较好。


产量表现:

2019—2020 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566.4 千克,比对照周麦 18 增产 1.43%。

2020—2021 年度续试,平均亩产 564.0 千克,比对照周麦 18 增产 4.87%。

2021—2022 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08.4 千克,比对照周麦 18 增产 4.41%。

抗性表现2:高感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


品质指标:籽粒容重较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指标表现良好,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实际种植中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但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尤其是赤霉病、白粉病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