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套袋可显著减少病虫为害,还能明显降低农药残留,并使果面光洁,从而提高果实的品质,增加果农的经济效益。多数苹果产区都采用苹果套袋技术,也收到了预期效果,但由于近几年气候变化异常和套袋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使套袋苹果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幼果易脱落幼果易脱落多是疏花疏果没做好。套袋前应及时疏花,按量留果。疏果在花后10天萼片合拢时开始,约20天完成。隔20~25厘米留1个健壮果,主要
苹果套袋可显著减少病虫为害,还能明显降低农药残留,并使果面光洁,从而提高果实的品质,增加果农的经济效益。多数苹果产区都采用苹果套袋技术,也收到了预期效果,但由于近几年气候变化异常和套袋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使套袋苹果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幼果易脱落多是疏花疏果没做好。套袋前应及时疏花,按量留果。疏果在花后10天萼片合拢时开始,约20天完成。隔20~25厘米留1个健壮果,主要选壮枝果、侧向果和中心果。需要注意,山沟地、高原地等浇不上水的苹果树,以及连年环剥主干的结果弱树,一般果实个头小、形不正、底色黄、易返糖、口味差、果肉硬涩,套袋多达不到预期效果,对这些果应酌情考虑是否套袋。果袋的质量也很关键。未经国家商标注册的劣质纸袋和塑膜袋,透光、透气、透水性不达标,温度、湿度的稳定性差,而且塑膜袋不抗老化,纸袋风雨天易破碎,套袋效果往往比不套袋还差。
幼果期干旱、高温,套透气性差的塑膜袋或纸袋易发生日灼。套袋后2~5天是日灼高峰,套袋早,日灼重。在套袋前浇水,使用质量好的袋套果,日灼果都很少。施氮肥过多、树势旺、留果少、树冠郁闭的密植园,套袋果发生苦痘病、痘斑病(缺钙症)和黑点病、红点病等都比较严重,应在幼果形成后40天内,喷3次螯合钙和2次多抗霉素进行防治。果实在袋内腐烂是因套袋前未喷防治轮纹烂果病的药剂,如甲基托布津等。套袋越晚,烂果率越高。因此,套袋前一定要喷合适的杀菌药,并要尽早套袋。虫进袋为害害虫进袋为害主要原因是套袋前没有打杀虫药,袋口封得不严。入袋的主要害虫有黄粉虫、梨圆介壳虫、蚜虫、卷叶虫等。防治的最好办法是套袋前喷生物杀虫剂和灭幼脲类杀虫剂,并严封袋口。果皮粗糙裂口的主要原因是外层纸袋雨后破碎,遇连阴天,透水、透气性差的袋吸水后干得慢,或袋内进水短期不干,袋内湿度变化太大所致。解决办法是严封果袋的上口,雨季酌情考虑剪开两个下角。
果实在袋内萎缩不长的情况多出现在旱天、弱树不浇水的果园。特别是套着外层纸厚且耐雨淋,内为非压光黑纸的双层纸袋的果实,高温天气袋内温度可达50℃以上,平日袋内又无湿气,果内水分向叶片倒流,造成果实萎缩不长。所以不要给浇不上水的旱地弱树套袋,不要用紫色、红色的塑膜袋,慎用内层不是压光黑纸的双层纸袋。密植园树冠郁闭,施氮肥过多的旺树、套透光性差的纸袋、套袋太晚的果树,果实难脱绿,脱袋后难上色。果套透气性过强,不含紫外线转化剂的塑膜袋,果实易呈紫红色,底色黄,易返糖,袋易破碎。解决的办法是加强果园管理,使果园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尽早套优质果袋。套袋果脱袋后,由于果皮的蜡粉层薄,果实贮藏期易萎蔫。套纸袋果应在采收前15~20天脱袋,采收后尽快分级,准备长期贮藏的果实应包上保鲜纸或套塑膜保鲜袋。套塑膜保鲜袋的果实可带袋采收贮藏,什么时候外销,再脱下原袋,换用保鲜纸或塑膜保鲜袋。
果实套袋防止了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套袋后果园防治重点就由果实为主转移到枝叶为主,如防治斑点落叶病、枝干上的轮纹病、腐烂病,红蜘蛛、蚜虫、金纹细蛾及生长后期的一些食叶性害虫等。因此套袋后,一般情况下还需要喷药3~5次,以保护好叶片,使其保持旺盛的光合能力。生产中经常遇到有些果农套袋后放松了果园管理,很长时间不喷药,导致叶片受到为害,进而影响到套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