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力推:10大生态农业模式!(附解析案例)

作者:农业行业观察 内容团队 2025/8/26 9:22:27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与现代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力推10大生态农业模式,下面将对这些模式进行深度解析,并探讨其带来的启示,同时附上实操案例。0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01模式解析该模式在自然与人工调控结合下,利用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融合保护地
图片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遵循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与现代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能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力推10大生态农业模式,下面将对这些模式进行深度解析,并探讨其带来的启示,同时附上实操案例。

01


图片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 01

图片

模式解析

图片
该模式在自然与人工调控结合下,利用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融合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要素。以太阳能和沼气为能源,沼渣、沼液为肥源,达成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从生态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原理出发,以土地为基础、太阳能为动力、沼气为纽带,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和蔬菜生产有机结合于同一块土地,形成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

# 02

图片

实操案例

图片
辽宁某农户构建了“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建有100平方米的节能日光温室,配套8立方米沼气池,养殖10头生猪。冬季温室内外温差达35℃,喜温果蔬正常生长。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做饭,沼渣、沼液作为优质肥料施用于蔬菜,蔬菜产量较传统种植方式提高20%,品质也显著提升,同时减少了化肥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该农户还通过售卖蔬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 03

图片

启示

图片
此模式充分利用了北方冬季太阳能资源,解决了冬季能源短缺和农业生产受低温限制的问题。为北方地区发展高效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开辟了新路径,值得在北方地区广泛推广,尤其是在有一定太阳能资源和养殖基础的农村地区。

02


图片

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

图片

图片

# 01

图片

模式解析

图片
以沼气为纽带,依托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民增收。需注意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和沼气池容积的合理组合。

# 02

图片

实操案例

图片
以沼气为纽带,依托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民增收。需注意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和沼气池容积的合理组合。

# 03

图片

启示

图片
该模式契合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山地资源丰富的特点,能有效整合农业资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对于南方丘陵山区发展特色林果业和生态农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可带动更多农民通过生态农业实现增收致富。

03


图片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图片

图片

深圳发布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共建和美宜居家园 - 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

# 01

图片

模式解析

图片
遵循植被分布自然规律和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减牧还草,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南方草山草坡区种草养畜,潜在沙漠化地区以草为主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生产力、遏制沙漠化、改善环境并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包含牧区减牧还草、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等多种子模式。

# 02

图片

实操案例

图片
内蒙古某牧区实施减牧还草模式,将载畜量从每公顷20只羊减少到15只羊。经过3年的治理,草地植被覆盖率从30%提高到50%,草产量提高30%,土壤沙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时,牧民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养殖优质肉羊,虽然养殖数量减少,但羊肉品质提升,销售价格提高,牧民收入并未减少,反而实现了可持续增长。

# 03

图片

启示

图片
该模式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各地应根据自身草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子模式,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

04


图片

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

图片

图片

都在这了!生态农业的10大经典模式!_中金在线财经号

# 01

图片

模式解析

图片
借助接口技术或资源利用在时空上的互补性,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或组分的复合生产模式。接口技术如秸秆转化饲料技术、粪便发酵和有机肥生产技术等,是实现产业间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关键,对保障我国食物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包括“粮饲 - 猪 - 沼 - 肥”“林果 - 粮经”“林果 - 畜禽”等多种复合模式

# 02

图片

实操案例

图片
山东某平原地区农户采用“粮饲 - 猪 - 沼 - 肥”生态模式。种植5亩粮食作物和3亩饲料作物,养殖20头生猪,配套8立方米沼气池。粮食作物收获后,秸秆作为饲料喂猪,猪粪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和沼肥。沼气用于家庭能源,沼肥施用于粮田和饲料田。该模式下,粮食产量稳定,饲料成本降低20%,同时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土壤肥力得到提升,农产品品质也有所提高。

# 03

图片

启示

图片
此模式充分发挥了农林牧各产业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废弃物排放。适用于平原农区,可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培训,鼓励更多农户采用该模式,促进农业生态化转型,保障农产品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安全。

05


图片

生态种植模式

图片

图片

环保发展两手抓 生态种植效益大浙江寿仙谷有机国药生态农场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

# 01

图片

模式解析

图片
在单位面积土地上,依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将传统农业间作、套作等种植方式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以获取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 02

图片

实操案例

图片
河南某农户在5亩土地上采用小麦 - 玉米 - 大豆间作套种的生态种植模式。小麦与玉米、大豆合理搭配,充分利用了光照和土壤养分。通过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小麦产量较单一种植提高10%,玉米产量提高8%,大豆也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同时,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 03

图片

启示

图片
生态种植模式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加强技术推广和服务,提高农民生态种植意识和技术水平。

06


图片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图片

图片

互联网+生态畜牧业创新升级,智慧牧业引领未来 - 行业新闻 - 北京东方迈德科技有限公司

# 01

图片

模式解析

图片
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进行畜牧业生产,目的是在保护环境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生产优质畜产品。特点是在畜牧业全程生产中体现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利用清洁生产工艺,实现饲料基地、饲料生产、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环节的清洁生产,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 02

图片

实操案例

图片
河北某规模化生态养殖场,建设了完善的饲料种植基地,采用绿色饲料加工技术,减少饲料添加剂使用。养殖区内配备先进的生物环境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控养殖环境。畜禽粪便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沼渣、沼液制成有机肥用于饲料种植基地。该养殖场生产的畜产品品质优良,通过了有机认证,市场售价较高,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生态效益良好。

# 03

图片

启示

图片
随着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政府应加大对生态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引导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07


图片

生态渔业模式

图片

图片

宜兴渔业养殖正式步入转型发展阶段 近3万亩鱼池进行生态化改造

# 01

图片

模式解析

图片
遵循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生产,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生态平衡,保证水体不受污染,维持水生生物种群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网结构合理。例如池塘混养模式,利用生物间相互依存、竞争的规则,根据养殖生物食性垂直分布不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与数量,实现水域和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

# 02

图片

实操案例

图片
江苏某养殖户采用池塘混养模式,在池塘中混养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草鱼主要吃草,排出的粪便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鲢鱼和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鲫鱼则摄食池塘底部的有机碎屑。通过合理搭配养殖密度和投喂管理,该池塘养殖产量较单一养殖模式提高30%,饲料利用率提高20%,同时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减少了病害发生,降低了养殖成本。

# 03

图片

启示

图片
生态渔业模式既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益,又保护了水域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渔业养殖中,应加强科学规划和技术指导,推广生态渔业模式,促进渔业转型升级,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安全。

08


图片

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

图片

图片

丘陵农业,农业农村,丘陵农机_大山谷图库

# 01

图片

模式解析

图片
针对我国丘陵山区地貌变化大、生态系统类型复杂、自然物产丰富的特点,发展农林、农牧或林牧综合性特色生态农业。如“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在山坡上沿等高线修筑梯田,种植果树、粮食作物等,形成多层次的生态农业景观;生态经济沟模式,通过对沟壑进行综合治理,发展林果业、养殖业等,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 02

图片

实操案例

图片
北京某山区采用“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在山坡上建设了200亩的生态果园。沿等高线修筑梯田,种植了苹果、梨、桃等果树,果树行间种植豆类等矮秆作物。在果园周边养殖家禽,家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施用于果园。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果园不仅水果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还发展了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观光,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

# 03

图片

启示

图片
该模式充分发挥了丘陵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对于丘陵山区而言,应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09


图片

设施生态农业及配套技术

图片

图片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_财经头条

# 01

图片

模式解析

图片
在设施工程基础上,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利用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建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实现设施农业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 02

图片

实操案例

图片
上海某设施农业园区采用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在温室大棚内,以有机基质栽培蔬菜,用生物菌肥替代化肥,利用害虫天敌和防虫网、诱虫灯等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同时,在大棚内养殖蜜蜂,实现蔬菜授粉与蜜蜂养殖的互利共生。该园区生产的蔬菜品质优良,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市场价格比普通蔬菜高出30%,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减少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 03

图片

启示

图片
设施生态农业模式适应了都市农业和高端农业发展的需求,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应加大对设施生态农业的投入和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生态农业技术,推动设施农业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10


图片

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图片

图片

盈香生态园入选佛山市市农业公园候选名单

# 01

图片

模式解析

图片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和自然等多功能特征,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模式,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教育等产业有机融合。

# 02

图片

实操案例

图片
浙江某生态农庄,集生态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农庄内种植了各种有机蔬菜、水果,养殖了家禽家畜。游客可以参与农事体验活动,如采摘蔬菜、水果,喂养家禽等,还可以参观农产品加工车间,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同时,农庄开展了农业科普教育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农业实践课程。该农庄每年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次,旅游收入占总收入的40%,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 03

图片

启示

图片
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满足了人们对乡村生活和生态体验的需求,拓展了农业的功能和价值。

各地应结合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打造具有特色的观光农业品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部力推的这10大生态农业模式,各具特色和优势,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选择。

通过对这些模式的深度解析和实操案例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生态农业模式;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和消费者的生态意识,营造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生态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