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头疼的草莓炭疽病,千万别用错药

作者:莓管家 2022/8/24 15:17:54
炭疽病是夏季草莓育苗基地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生蔓延速度非常快,对草莓苗的质量影响很大,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用于炭疽病防治的有效药剂有几十种之多,但莓农们每年育苗期间的炭疽病往往都是防不胜防,除去管理因素,我们聊聊草莓炭疽病因药剂不合理使用造成防效差的原因。1、用药配方不合理目前已登记炭疽病的药剂(单剂)保护性杀菌剂二氰蒽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克菌丹、福美双、福美锌、氟啶胺、络氨铜

炭疽病是夏季草莓育苗基地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生蔓延速度非常快,对草莓苗的质量影响很大,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用于炭疽病防治的有效药剂有几十种之多,但莓农们每年育苗期间的炭疽病往往都是防不胜防,除去管理因素,我们聊聊草莓炭疽病因药剂不合理使用造成防效差的原因。

1、用药配方不合理

目前已登记炭疽病的药剂(单剂)

保护性杀菌剂

二氰蒽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克菌丹、福美双、福美锌、氟啶胺、络氨铜、氢氧化铜、松脂酸铜、波尔多液

内吸性杀菌剂

戊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氟环唑、腈菌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三氯异氰尿酸、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抑霉唑、咪鲜胺、咪鲜胺锰盐、溴菌腈、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嘧菌酯、肟菌脂

目前登记防治炭疽病的杀菌剂成分要几十种之多,其中保护性杀菌剂有13种,内吸性的杀菌剂有18种。很多莓农朋友防治炭疽病时只注重内吸治疗性的药剂,轻视保护性药剂的使用。

保护性杀菌剂喷施后可以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入侵从而达到杀菌防病的效果,保护性杀菌剂杀菌谱广,兼治性强,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内吸性治疗性杀菌剂是指病菌侵入作物后或作物发病后,施用的杀菌剂能渗入到作物体内或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对病菌直接产生作用或影响植物代谢,杀灭或抑制病菌的致病过程,清除病害或减轻病害。这类杀菌剂杀菌专性强,治疗效果好,但易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一般在防治草莓炭疽病用药时应2-3种农药混配使用,混配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抗性和相互增效,但农药复配是一门科学,不是随意选几种药剂混用就可以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杀菌剂之间的混配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分别是拮抗效果(1+1<2),相加效果(1+1=2),增效作用(1+1>2),作为草莓种植者很难去掌握这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但可以遵循两条基本的原则,①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进行混配②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性杀菌剂进行混配。

2、喷药效率低

草莓炭疽病前期主要是在匍匐茎上发生,草莓匍匐茎细长,上面有附着细细的绒毛,使得匍匐茎很难均匀的附着药剂,即使喷再多的药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影响防治效果。

①每次喷药都应加入喷雾助剂,可以减少药液的表面张力,达到更好的润湿性,使药液更均匀的附着于匍匐茎和叶片,起到更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如:有机硅类助剂、植物油类助剂。

②喷药过程中应注意的是选用雾化效果好的喷头,省药的同时也提高防治效果。

3、药剂质量良莠不齐

很多不法企业瞅准莓农朋友们对草莓炭疽病防治难的头疼心理,在包装上进行虚假和误导宣传,如对炭疽病”特效”,还有随意编造有效成分的。建议莓农朋友们在购买农药的时候首先应查询农药登记证与药剂的有效成分,还有与生产企业是否相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