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克!土和水都匮乏的以色列,收获世界最重草莓!

作者:船长老李 2022/2/25 9:11:29
经过一年多等待后,以色列一枚289克重草莓日前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晋身”世界最重草莓。据美联社17日报道,以色列农夫恰希·阿里埃勒去年2月在自家农场收获了这枚草莓,但直到本周才由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重草莓。阿里埃勒一直把这枚草莓放在冰箱中冷冻保存。吉尼斯世界纪录网站资料显示,这枚草莓收获时重289克,长18厘米、周长34厘米,为当地出产的“伊兰”品种。最初培育这个品种的以色列农业研究组
经过一年多等待后,以色列一枚289克重草莓日前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晋身”世界最重草莓。

据美联社17日报道,以色列农夫恰希·阿里埃勒去年2月在自家农场收获了这枚草莓,但直到本周才由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重草莓。阿里埃勒一直把这枚草莓放在冰箱中冷冻保存。
吉尼斯世界纪录网站资料显示,这枚草莓收获时重289克,长18厘米、周长34厘米,为当地出产的“伊兰”品种。
最初培育这个品种的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专家尼尔·戴说,去年1月至2月当地气候格外寒冷,使草莓生长期延长,得以结出硕大果实。他说,从开花、结果到成熟,这枚草莓足足长了45天。

图片

此前世界最重草莓纪录由2015年1月在日本收获的一枚250克重草莓持有。
以色列开国总统魏茨曼有句名言:“只要给我们一碗水,一颗种子,这个民族就能生存!”
魏茨曼何以有这样的底气和自信?中东国家以色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漫天黄沙和无边无际的沙丘,事实上国土面积仅为1.49万平方公里,2/3土地为沙漠和山地,只有20%的国土可以耕种,人均耕地只有1亩。
此外,水资源匮乏,气候干旱,降雨量偏少,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人均的3%。
在这样的条件下,以色列的农业却做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答案可能只有一个:以色列高度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
为什么耕地少,水资源稀少的以色列能够在农业方面做出令人仰慕的成就呢?
单就草莓来说,作者发现以色列农民已经把土地利用到了极致。

特殊的光合方式,让植物坐上升降机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和水。
在寸土寸金的以色列,如何让草莓更充分地接受光合作用,当地农业科研人员发明了植物升降设备,根据套种的不同植物习性,种植在不同的智能升降基质槽中,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合理升降,从而使植物光合作用效果达到最大化效果。
而不是普通的大棚,均匀地接受阳光。
目前我国已经引进这种中控技术,在常德市示范园区取得不错的成绩,可升降栽培槽的运用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求,更能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采摘乐趣,并配合室内外多种配套游乐项目,巧妙地将设施农业与游玩休闲结合起来,实现观光农业的可持续性。

标准化的环控技术和中控系统

根据网络上旅行类播主在以色列旅游的视频,可以看出当地大棚建造标准普遍高于我国小型草莓种植户的大棚,主要是大棚采用覆膜的透光率以及地面保墒设施的不同。
环控技术是指温室内采用智能升降温系统,在这个全封闭的智能温控室,包括湿度、风力都有自己的大气微循环。
通过传感器及时将温、湿度反馈到中控系统,准确调节温、湿度,使温室内立体温差不超过1%。
而中控系统是指通过摄像头,让每一颗草莓都有自己的成长日志,可以看到草莓每一天的营养状态、生长环境指数、水肥供给情况,甚至可以追溯到生长温度、光照数据(光合作用指数)等诸多细微信息,便于管理。

惜水如金的滴灌保墒技术

我们知道,以色列很缺水,尤其是缺少淡水资源,不少饮用水还是用海水净化而来的,可谓得之不易,因此以色列农业最早采用了滴灌保墒技术。
他们还会采用一种托盘保水技术,由非PET回收和可回收的塑料与紫外线过滤器和石灰石添加剂制成的方形锯齿托盘,围绕每棵植物或树木。
随着过夜的温度变化,托盘的两个表面都会形成露水,这会使露水直接凝结到根部。
同时托盘也阻挡了阳光,所以杂草不能扎根,并保护植物免受极端的温度变化。

严格到近乎苛刻的种子选育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严酷,遍地的沙漠,为了发展当地农业,他们把发展重点放在农作物种子的研发。
通过植物工程、遗传工程、杂交和基因改造等科学技术不断改进种子的抗病性和作物的适应能力,使其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水等自然环境,生产高附加值、高营养价值的绿色农产品。
同时,还培养出对水的需求量较少的农作物种子,和多种抗灾、病的新品种。在新的种子的培养过程中,以色列还成立了世界第一个专门储存野生谷类的植物资源库,拥有8万种不同遗传基因的种子。
也正是因为这种在极度缺乏状态下的物尽其用,才使得以色列农业总能够出人意料的引人注目。
盲目羡慕难免会落一个“崇洋媚外”的结果,肯定他国先进技术,并学以致用,才是新时代农民该做的事情。
百年前古人就说过“师夷长技以制夷”,如今我国农业,尤其是小型农业企业和种植户,基本还处于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时期,需要学习的先进经验还有很多。
随着我国可用农业耕地种植面积的减少,农业劳动从业人数减少,以及水资源的匮乏,我国农业,尤其是高价值农业迫切需要升级换代。
2021年,河南一位农民种出单株超过20公斤的“空中红薯”,就是对新型农业的摸索和尝试。
希望我国有更多热爱农业的人,学习并超越,创造属于中国农民的“吉尼斯纪录”。
文章来源:船长老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