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柑桔: 一场关于生死的冷思考

作者:农财网农化宝典 2025/10/28 11:34:54
站在十字路口的广西柑桔News Today柑桔,广西这片土地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水果”。金秋砂糖桔、川津5号、脆蜜金桔……这些柑桔品种承载着无数广西农户的致富梦想,也映照着一个产业的转型与希望。2025年,广西全区柑桔种植面积已从900万亩峰值大幅调减,预计未来将稳定在450–500万亩,正式步入“减量提质”的新阶段。昔日的“黄金梦”正遭遇现实的荆棘:“杀人桔”“杀人柑”价格崩盘的警示与被称为“柑

站在十字路口的广西柑桔

News Today

柑桔,广西这片土地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水果”。金秋砂糖桔、川津5号、脆蜜金桔……这些柑桔品种承载着无广西农户的致富梦想,也映照着一个产业的转型与希望。

2025年,广西全区柑桔种植面积已从900万亩峰值大幅调减,预计未来将稳定在450–500万亩,正式步入“减量提质”的新阶段。

昔日的“黄金梦”正遭遇现实的荆棘:“杀人桔”“杀人柑”价格崩盘的警示与被称为“柑桔癌症”的黄龙病交织威胁。外有广东柑桔产业衰落的前车之鉴,内有结构性产能过剩与病虫害蔓延之忧,广西柑桔产业已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这条曾经的康庄大道,能否继续通向丰收的秋天?一场关乎产业生死的“冷思考”,已无法回避。

01

产业现状:从辉煌到困境


谈“死亡”肯定要先讲广西柑桔的崛起和辉煌。


广西柑桔产业的崛起与广东柑桔产业因黄龙病冲击式微形成历史对照。随着广东砂糖桔产业衰退,广西一度凭借规模扩张快速占领市场。以桂北荔浦县为例,从2011年开始大规模种植砂糖桔,2017年春节后价格一度飙升至8元/斤,创造了无数财富故事。那时的广西柑桔正如它的颜色一样,遍地金黄,盖新房买新车的果农比比皆是。


几年前,广西柑桔的面积达到巅峰的900多万亩。然而,近年来产业矛盾日益凸显,桂林农资经销商宋老板的感慨道破转折:“现在,大家更关心怎么活下去。”

转折源于早些年的种植面积激增和黄龙病蔓延:砂糖桔价格从2017年高点下滑,2018-2022年在1-2元/斤间波动。虽业内指出2元/斤仍有利可图,但心理落差让不少果农放松管理。

记者来到桂林市全州县的一片山坡上,半荒废果园嫩梢杂乱,成了木虱(黄龙病传播媒介)的“温床”。“价格不好,有些人就懒得管了。”当地种植户唐雄兵坦言,失管果园新萌发的秋梢正好给了黄龙病可乘之机。

失管树


黄化树


疯狂的扩张曾让广西柑桔产量在2019年突破千万吨大关,并在2024年逼近2000万吨。然而,数量的飙升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广西柑桔种植面积已不可能回到900万亩的巅峰,未来或将稳定在450-500万亩,减量提质成为主旋律。广西柑桔协会会长许立明介绍认为,广西柑产业仍面临三大核心问题:一是结构性产能过剩与品种单一二是黄龙病威胁持续加剧,成为产业头号杀手三是采后处理与品牌影响力短板突出


2025年2月,娄底市农业农村局一篇文章提到,湖南、四川因气候原因是黄龙病最后的一片净土,有专家预计,未来湖南、四川砂糖桔产业将取代广西统治地位。


这一幕与当年广东柑桔产业的衰落轨迹惊人相似。站在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广西柑桔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02

黄龙病:果园里的无声战役


提起黄龙病,广西种植户最先想到的是“被大量砍伐的柑桔树”。“特别是前几年疯狂扩种之后,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大家放松管理,这给黄龙病爆发创造了条件。”广西柑桔协会实战型专家莫刚凡表示,广西的柑桔面积相比高峰期可能已减少至少100万亩。


黄龙病通过木虱传播,多数果园难逃“十年一轮回”的魔咒。染病黄龙病的果树叶片斑驳黄化,果实畸小呈“红鼻子果”,3-5年内枯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徐强介绍:“即便美国佛罗里达州,柑桔也因黄龙病减产80%”,且该病因无法离体培养,至今难以攻克。

柑桔嫩叶上的木虱


桂林市因黄龙病砍伐又补种的果园


当前防治依赖“三板斧”:用无菌苗、杀虫、砍树,但治标不治本。广西大学教授张木清强调,“最大限度防病原菌传播是唯一途径”。


2025年1月,广西农业农村厅明确表示,目前仍未有药剂能成功防治黄龙病。部分不法商家以肥料、菌肥、排毒扶正、“营养液吊瓶”等所谓新技术可防柑桔黄龙病的虚假宣传均不可信。


近期在全州县召开的柑桔会议上,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柑桔研究所,国家柑桔产业技术体系桂北柑桔综合试验站站长陈传武特别警示黄龙病近年有反弹趋势,呼吁重视无病毒苗木与木虱防控。据广西农业农村厅2025年通报,广西全区黄龙病发生率同比上升12%,部分老果园病株率超30%,且无毒苗供应缺口仍达40%以上。


据了解,种植户手中掌握着一套神秘“黑科技”目前还能保持树势和丰产丰收种植户普遍反馈效果很好成本也能接受


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广西黄龙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带病苗木远距离传播;二是失管果园成传播温床;三是木虱抗药性增强;四是广西气候为木虱提供“全年繁殖温床”,叠加主栽品种易感、“密植高产”模式普遍等,进一步加剧传播。


病害威胁之外,产业结构性矛盾同样制约发展——品种单一化正加剧市场风险与病虫害传播。


03

结构之困:单一化的隐忧


在桂林黄双发的果园里,800多亩金秋砂糖桔长势喜人。2024年,这里的收购价高达4.6元/斤。

黄双发曾是农资行业名人,却在柑桔市场低迷时果断转型,承包2300亩柑桔园。2021年嫁接引种上万株金秋砂糖桔,如今年产量已突破300万斤。“今年的果子我全订了,4.5元/斤!”2025年初,果尚未熟,收购商已抢先登门。


金秋砂糖桔


除了金秋砂糖桔,他对新引种的川津5号同样信心十足。首批30多亩今年丰收,预定价达7元/斤。这是第一年挂果,单株产量就有70-80斤,目前早熟除了金秋就是川津5号价格最好。


据广西柑桔协会专家莫刚凡介绍,川津5号在中秋国庆前上市,果大色艳、脆嫩可口,品质优于同期的温州蜜柑,吸引越来越多果园转向种植。


另一边,阳朔葡萄镇的脆蜜金桔也表现抢眼。阳朔葡萄镇脆蜜金桔种植户潘老板介绍,亩产达2000斤,亩产值约4万元;四年树亩产甚至有望突破3000斤。一级果价格超过30元/斤,亩产值可达5-10万元。不过,尽管市场表现优异,脆蜜金桔管理难度高,并非人人都能种好。


这份辉煌的背后,是柑桔行业普遍面临的“寒冬”。“前几年沙糖桔、沃柑价格低迷,连温州柑也只能卖到一两块钱一斤。”黄双发坦言,即便金秋砂糖市场认可度高,但随着广西种植面积的扩大,部分果园因果实糖度不足、品质参差不齐,导致价格波动剧烈。


“黄双发们的成功,像黑暗中的灯塔,给了产业希望。然而,这束光也潜藏着新的危机。当‘金秋砂糖桔’、‘川津5号’成为新的追逐对象时,广西柑桔是否会从‘砂糖桔、沃柑’的单一化,陷入另一种新的单一化?莫刚凡的预言,正是对此敲响的警钟。”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邓子牛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柑桔产业存在盲目跟风,乱引品种;乱繁乱调,假病劣苗泛滥等问题。”中国柑桔会副理事长白先进警告:“单一化种植模式加剧了市场风险,也为病虫害传播创造了条件。”


“品种选择应结合地域生态与市场定位,切忌盲目跟风。”陈传武指出,广西晚熟比例已超过70%,熟期集中导致市场压力大。


品种结构单一化同样加剧了产业风险。砂糖桔、沃柑的故事或在金秋砂糖桔再次上演


任何一种东西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是太多了,供大于求了,金秋到现在可以说它已经发展到顶峰,开始走下坡路了。莫刚凡认为,未来的3-5年可能会到一个谷底,甚至今年后期就会大跌价跌到1-2元/斤热门的川津5号扩种也面临每亩2000元的品种专利费问题。


04

突围之路:规模到品质取胜


在永福县的一个标准化果园里,记者看到了产业转型的希望。使用有机肥的砂糖桔果园,田间效果明显改善。

夜幕降临,一片金秋砂糖园里,果实挂满枝头。果园主人唐老板表示:“今年是个丰产年。”这与旁边略显萧条的果园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挑战严峻,广西柑产业仍具备独特优势:气候不可替代,仍是全国唯一可实现柑鲜果周年供应的产区;品种储备丰富,金秋砂糖、脆蜜金桔等已展现出较强市场竞争力;政策持续加码,2025年广西财政新增3亿元专项基金用于脱毒苗补贴与黄龙病防控。


立明建议种植户谨慎扩种,优先改造老果园,选用脱毒苗;品种错位布局,重点发展早熟、特早熟与高端品种;强化采后处理,通过分级、冷链、品牌化提升溢价。种植户罗祖华的话切中要害:“种柑想赚钱,关键看品质。


在永福县一片复管的脆蜜金桔园里,新抽的嫩芽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这与文章开头全州县那片荒废的果园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死亡”的威胁到“新生”的探索,广西柑桔产业的转型之路,正像这片果园一样,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总得有人坚持,不是吗?”果园主人的这句话,或许是这场“冷思考”后,最温暖也最坚定的答案。


望着这片重获新生的果园,我们看到了广西柑产业的未来方向——不是靠规模制胜,而是以品质为王;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科学种植;不是短期逐利,而是长远布局。这条转型之路虽充满挑战,却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