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释肥大会成功举行!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爆点、全链条干货都在这了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5/8/19 9:28:31
环境压力加剧,粮食安全迫在眉睫!如何在保障高产的同时,破解养分流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困局?控释肥料——这场农业投入品的“精准革命”,已成为破局关键!它精准匹配作物需求,按需释放养分,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双碳”目标的核心战略科技!8月17日,以“聚焦控释肥科技前沿,共筑绿色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控释肥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在山东泰安圆满召开!大会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

环境压力加剧,粮食安全迫在眉睫!

如何在保障高产的同时,破解养分流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困局?

控释肥料——这场农业投入品的“精准革命”,已成为破局关键!

它精准匹配作物需求,按需释放养分,是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双碳”目标的核心战略科技!

图片

8月17日,以“聚焦控释肥科技前沿,共筑绿色农业新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控释肥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在山东泰安圆满召开!

大会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增效肥料发展与应用分会、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鼎豪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山东大工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山东熠辉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市高端化工产业链以及多家媒体提供支持。

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控释肥生产与应用企业,以及设备、自动化等领域的领导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就控释肥的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应用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图片

控释肥发力,

为绿色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片

控释肥,正成为撬动绿色农业转型的关键支点。

在农业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攻坚期,这项精准匹配作物需求、按需释放养分的技术,正以“绿色+高效”的双重优势,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图片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秘书长张互助为大会致开幕词,围绕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新质生产力培育等,结合行业机遇与挑战,展望了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前景。他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央对农业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部署,与农业农村部推动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行动形成合力,为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开辟了广阔空间。同时他也提到,行业当前面临国际形势复杂、经济下行等挑战,企业需加快突破研发周期长、设备支撑不足等瓶颈,而此次大会恰是凝聚共识、攻坚破难的契机,助力控释肥技术更快落地田间,让绿色农业的“新动能”持续迸发。

图片

泰安市高端化工产业链副链长刘兆泉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实现技术共研、商机共享、发展共谋。他高度认同本次会议以“聚焦控释肥科技前沿,共筑绿色农业新未来”为主题,采用跨学科互动、产学研协同的开展方式,并对全体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

创新赋能,

让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图片

创新,是驱动控释肥产业破浪前行的核心引擎。

历经二十载技术攻坚,中国缓控释肥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建成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这背后正是持续不断的创新突破在加速产业蝶变。

政策的东风为创新铺路,技术的迭代为发展蓄能,从膜材革新到功能升级,从机理研究到产业落地,一场由创新主导的“加速度”变革,正让控释肥在农业绿色转型中释放更大势能。

图片

泰安市内生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孔波对绿色智能控释肥研发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展望。他指出,随着政策推动、环保需求升级、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市场持续拉动,我国控释肥前景日益广阔,绿色智能控释肥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原理创新到产业化落地,再到施肥技术的优化,绿色智能控释肥正逐步重塑农业施肥格局。

展望未来,孔波强调绿色智能控释肥发展需要聚焦以下方面:环境响应生物基膜材开发、功能物质创制、工艺优化与智能装备研发(如快速检测技术、专用中试线)、丰富产品品类与定制化产品开发等。

图片

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张民对缓控释磷钾肥研究进展与应用进行了介绍。他表示,通过各种措施研发增效磷肥,对我国磷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包膜缓释磷肥可减少与土壤接触面积、减少吸附与固定、提高磷素生物有效性;包膜氯化钾通过控制包膜厚度,实现钾离子缓慢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实际应用中,缓控释磷钾肥在等量施用时均实现显著增产,钾肥、磷肥利用率大幅提升;即便减施33%,仍能保持产量稳定,部分场景甚至实现显著增产。展望未来,他建议加强缓控释磷钾肥研究,重点突破膜材与工艺创新、深化作用机理研究,针对不同作物与区域开展定向研究,并强化效益评价以加速推广应用。

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杨相东对包膜控释肥料及产业创新发展进行了介绍。他详细介绍了一系列养分精准控释技术与产品,包括聚氨酯包膜肥料、纤维素及蓖麻油改性聚氨酯包膜肥料、温敏聚氨酯包膜肥料制备技术,纳米SiO₂超疏水改性聚氨酯包膜控释尿素,S/PCL包膜肥料制备技术,聚乳酸包膜控释肥料,可降解乙基纤维素包膜控释技术、聚硅氧烷包膜控释技术,以及作物专用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实践。他指出,未来控释肥料的创新将聚焦生物基材料、无机材料、可降解聚合物的创制,以及智能释放技术的升级,如环境响应材料、膜孔控释技术等。

协同发力,

为产业升级加足马力

图片

控释肥产业的高质量升级,从来不是单点突破的独奏,而是全链条协同的合唱。

从源头膜材的绿色创新,到生产工艺与智能装备的迭代升级,再到终端施肥技术的精准落地,每一环的突破都在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多方力量同向发力,正让控释肥从实验室的创新构想,稳步走向田间地头的实效价值,共同为农业绿色转型按下“加速键”。

作为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新型膜材的突破为控释肥性能升级筑牢根基,让绿色与高效从源头扎根。

图片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陆盘芳对响应型生物基控释肥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响应型生物基控释肥料是当前农业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提升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潜力显著。其通过环境响应机制(如pH、湿度等)实现养分精准释放,同时利用生物基材料提升环保性。

图片

郑州大学副研究员刘鹏飞向大家介绍了植物油基包膜肥料的开发与应用,植物油基包膜肥料是当前缓控释肥料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以可再生植物油脂为原料,通过改性技术实现环保性与控释性能的统一。譬如聚氨酯包膜尿素、硅改性聚氨酯包膜尿素、铜改性聚氨酯包膜尿素、脲甲醛包膜尿素等。

图片

山东鼎豪生态肥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郭子博以低膜量的控释肥、可降解膜材控释肥、丰富缓控释肥种类、功能型缓控释肥、响应型缓控释肥等为案例,对包膜材料研发思路及应用案例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未来全生物基控释肥实现性能突破,生物基合成技术提升,智能响应与生物基结合将成为主流。

从实验室配方到生产线落地,工艺的迭代让材料潜能精准释放,让每一步转化都更高效、更可控;智能装备则让工艺标准稳定输出,为规模化生产装上“精准导航”。

图片

山东大工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谭宏超对连续式缓控释肥生产线及配套装备进行了解析。针对连续式缓控释肥生产线痛点问题,他们开发了连续式缓控释肥生产线,同时匹配独立研发的配套设备及实验装备体系,包括全自动喷涂注胶机、智能粉体流冷却机、智能缓控释肥中试装置、智能人工气候室等,建设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电耗能耗低,成品膜材用量更低,综合成本优势明显。

图片

山东大工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文托围绕控释肥品质生产展开专题演讲,详解了控释肥生产全流程,涵盖多种生产工艺、常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及品质生产的实现路径。他强调,实现品质生产需兼顾四大关键:选用成熟工艺路线、匹配适配设备、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提升人员专业素养,通过多维度协同筑牢品质根基。

施肥技术作为终端的“最后一公里”创新,让控释肥与作物需求精准对接,让每一份养分都用在“刀刃上”。

图片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康启新从应用场景、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成果、研究展望等方面,分享了水稻播栽同步测深施肥技术研究进展,譬如风送组合式侧深施肥机、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深施肥机、精量施肥控制系统等。

图片

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试验站站长黄信诚主要分享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他指出利用水稻侧深施肥器将肥料(基肥和蘖肥)按照农艺要求一次性施在稻苗根侧下方泥土中,从而实现节肥、省工、增产、减少污染的目的。

图片

专题报告落幕后,干货满满的行业热点交流环节随即展开。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波主持了这一环节,张民、杨相东、陆盘芳、黄信诚、刘鹏飞、谭宏超等专家围绕控释肥行业焦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从控释肥在果树种植中的推广机遇与实践难点,到包膜磷钾肥生产环节的技术瓶颈,再到适配农作物多需肥高峰的包膜生产方式等,专家们各抒己见,以坦诚开放的态度分享观点、碰撞思路。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大家对控释肥未来的发展形成了更全面、深刻的认知。

8月18日,大会特别组织与会代表走进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鼎豪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实地探访技术研发场景与自动化控释肥生产线。通过现场考察与深度交流,参会者不仅对控释肥的装备、工艺及生产技术建立了具象认知,更对“产学研、产供销、农管用”全链条体系形成了系统且直观的理解。

一场盛会的落幕,恰是行业奋进的新起点。第二届控释肥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在思想的碰撞中凝聚共识,在技术的交流中锚定方向——从政策红利的精准解读到前沿技术的深度剖析,从膜材创新的突破到智能装备的迭代,从实验室成果到田间应用的闭环,与会者共同勾勒出控释肥驱动农业绿色转型的清晰路径。

图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