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唑虫酰胺

作者:中农立华原药 马海涛 2023/1/5 10:44:18
唑虫酰胺为日本三菱化学公司1988年开发的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广泛用于防治蔬菜、果树、花卉、茶叶等作物上的害虫。1996年唑虫酰胺在日本开始试验,2002年登记,2004年开始在中国进行蔬菜及果树大田药效试验,2008年专利到期。唑虫酰胺对各种鳞翅目、半翅目、甲虫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及螨类都有较高的防治效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广谱速效的唑虫酰胺。2009年唑虫酰胺在中国获得首次登记,20

唑虫酰胺为日本三菱化学公司1988年开发的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广泛用于防治蔬菜、果树、花卉、茶叶等作物上的害虫。


1996年唑虫酰胺在日本开始试验,2002年登记,2004年开始在中国进行蔬菜及果树大田药效试验,2008年专利到期。


唑虫酰胺对各种鳞翅目、半翅目、甲虫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及螨类都有较高的防治效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广谱速效的唑虫酰胺。

2009年唑虫酰胺在中国获得首次登记,2019年山东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获得首个原药的正式登记。


唑虫酰胺被IRAC(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划入21A族化合物,为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其作用机理是阻止能量代谢系统中电子的传递,阻止昆虫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导致昆虫无法将二磷酸腺苷(ADP)氧化为三磷酸腺苷(ATP),从而使得昆虫无法获得和贮存能量,最终导致死亡。


唑虫酰胺具有高效、广谱和速效特点,触杀为主,无内吸性,死虫高峰在施药48小时之后,被广泛应用于防治蔬菜、果树、花卉、茶叶等作物上的害虫。常用于防治蔬菜上的叶蛾、小菜蛾;花卉上的花蓟马、烟蓟马、介壳虫;果树上的桔小实蝇、介壳虫等。对鳞翅目、半翅目、甲虫目、膜翅目、双翅目、蓟马及螨类均有效,对真菌病害,也有较好的效果。除了可杀成虫、幼虫外,唑虫酰胺还兼具杀卵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唑虫酰胺易产生药害。在蔬菜上多次使用,超剂量使用都容易产生药害,对空气、水、土壤、周边作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化学污染。对哺乳动物的眼睛、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在使用中要严格遵照用量及稀释倍数。


截止到2022年12月28日,唑虫酰胺国内制剂登记证件28个,主要登记剂型为悬浮剂,单剂登记证件4个,复配登记证件24个,主要与虫螨腈、甲维盐、阿维菌素、丁醚脲、多杀菌素复配,登记作物主要是茶树、甘蓝、柑橘树、豇豆,主要登记防治对象是蓟马、茶小绿叶蝉、锈壁虱、小菜蛾。



未来发展趋势


唑虫酰胺是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虫杀螨剂,兼治白粉病,具有触杀作用,实际应用中对小菜蛾、蓟马、介壳虫有特效,持效期长,无需多次喷施药剂便能彻底消灭成虫以及虫卵。


唑虫酰胺为中等毒性杀虫剂,以抗性蓟马、小菜蛾、斑潜蝇、介壳虫、茶小绿叶蝉为代表的高抗害虫,对目前常规药剂抗性飙升,在高毒药剂禁用的环境下,治理难度与日俱增,这也给唑虫酰胺在国内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