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方法

作者:山丹丹农业技术 2024/8/12 14:34:04
玉米茎基腐病危害症状: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进入显症高峰。茎和根发病:茎基部发病处折断,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后变粉红色的霉状物。叶片发病:表现为青枯、黄枯或青黄枯。果穗发病:下垂,穗柄变软,苞叶青枯,不易剥离,穗子粒排列松散、易脱落,籽粒松瘪,造成玉米提前枯死、倒伏,千粒重、穗粒重、穗长和行粒数降低。防治方法:①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间作;合理密植;及时
玉米茎基腐病


危害症状:
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进入显症高峰。
茎和根发病:茎基部发病处折断,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后变粉红色的霉状物。
叶片发病:表现为青枯、黄枯或青黄枯。
果穗发病:下垂,穗柄变软,苞叶青枯,不易剥离,穗子粒排列松散、易脱落,籽粒松瘪,造成玉米提前枯死、倒伏,千粒重、穗粒重、穗长和行粒数降低。
防治方法:
①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间作;合理密植;及时排水;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及钾肥、硅肥;及时防治黏虫、玉米螟和地下害虫。
②种子处理: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小时,清水洗净后播种;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300种子包衣。
③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时期。病害发生初期,可用下列药剂:多菌灵可;甲基硫菌灵,或代森锌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
叶鞘上初现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黑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后病组织软化腐烂,有臭味。
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在发病后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干燥时,扩展缓慢,但病部也易折断,造成不能抽穗或结实。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间枯枝败叶;加强田间管理,采用高畦栽培,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及时拔除病株,携出田外沤肥或集中烧毁。
②防虫:苗期开始注意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及时喷洒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7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等。
③田间发病初期,选择下列药剂:叶枯唑;农用硫酸链霉素,氯溴异氰尿酸。

玉米灰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
叶面发病:初期形成边缘不明显的椭圆形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与叶脉平行的灰色长条病斑;严重时病斑汇合连片,叶片枯死;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
②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环唑,或异菌脲。


玉米褐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叶片与叶鞘相连处易染病。
叶片、叶鞘染病:初期出现圆形至椭圆形、褐色病斑,病斑易密集成行融合成大病斑,病斑四周的叶肉粉红色,后期病斑表皮易破裂,散出褐色粉末。
茎染病:易折断。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丙环唑,或异菌脲。

玉米链格孢菌叶枯病

危害症状:
主要在玉米生长后期为害叶片、叶鞘及苞叶。
初期出现水渍状小圆斑点,逐渐扩展成中央灰白色,边缘红褐色的病斑,病健部交界明显。
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后期病部可见黑色霉层;病斑中间可破裂穿孔;严重的整株叶片满布病斑,呈撕裂状干枯坏死。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丙环唑,或异菌脲。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偶尔为害叶鞘。
叶部染病:初期呈水浸状褪绿半透明小点斑,后扩大为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色病斑,有淡黄晕,并有黄褐相间的断续环纹;潮湿时,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图纸状物;感病品种叶片密布病斑,病斑结合后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早播,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丙环唑,或异菌脲。

玉米炭疽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产生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的病斑,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早播,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拌种:用种子重量0.5%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甲基硫菌灵,苯菌灵。

玉米眼斑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多在接近成熟的上部叶片上发生。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圆形至卵形小斑点,中央乳白色至茶褐色,四周有褐色至紫色的环,有狭窄黄晕,从外表看像一种“眼斑”。
条件适宜时,病斑可融合为大的坏死斑,发病早的,病斑扩展成带状或片状。叶鞘、苞叶也可产生类似的症状。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及时深耕;加强田间管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强田间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适时追肥,提高抗病力。
②拌种:用种子重量0.5%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③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防治:多菌灵;丙环唑,或异菌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