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槟榔会】林荣姣:海南槟榔产业发展格局与市场潜力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大会组委会 2025/9/9 11:51:38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槟榔分会槟榔种植高级顾问 林荣姣博士海南种植食用槟榔历史超过2000年,槟榔产业一直是海南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2024年槟榔鲜果价格创历史新高,农民槟榔收入超过400亿元,占槟榔种植农民全部收入的80%。 槟榔产业对海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自贸港建设越来越举足轻


图片 1.jpg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槟榔分会槟榔种植高级顾问 林荣姣博士

海南种植食用槟榔历史超过2000年,槟榔产业一直是海南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2024年槟榔鲜果价格创历史新高,农民槟榔收入超过400亿元,占槟榔种植农民全部收入的80%。           

槟榔产业对海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自贸港建设越来越举足轻重,学术界对槟榔致癌的质疑越来越多,国家对槟榔产业政策越来越清晰。但是,目前海南槟榔产业身份不明,科研滞后,成本飞涨。建议加快立法,加快基础研究,建设标准化种植园,促进海南槟榔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万亿槟榔产业。

一、海南槟榔产业的历史文化


“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宋朝诗人苏轼生动描绘了海南黎族女子头簪茉莉、嚼食槟榔后双颊绯红如醉的民俗场景。海南槟榔自古就是海南的特色和支柱产业。槟榔在历史上种植规模可能与目前相当,更成为海南人的文化基因。

01
明清时期海南槟榔种植区域与目前相当。


唐宋元相对集中于海南东部,明清以后则扩展到海南中、西部。有南方徐霞客之称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海南槟榔产业的分布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槟榔产琼州,以会同(今琼海一带)为上,乐会(今琼海一带)次之,儋、崖、万、文昌、澄迈、定安、临高、陵水又次之”。

02
槟榔是明清时期海南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


从史料所见,明清时期,海南一些州县几乎依靠槟榔生产来维持地方财税收入。〔黄佐《广东通志》,卷二十〕明清海南州县赋税多是将“榔椰税”合计,各地差别较大。

根据清 道光《琼州府志》列举全岛各州县税收情况统计,其中:“榔椰税”占全岛税收的37%,是最多的;其次是“牛税”,占28%;而万州(今万宁市,中国槟榔之乡)榔椰税在全岛各州县中,又独占26%,是最高的;其次是会同、定安、乐会、文昌、琼山、陵水、崖州、澄迈、儋县、临高、昌化(西部)。

03

3.海南人的文化基因。


千百年来,咀嚼槟榔已经潜移默化为一种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深入人心。明《正德琼台志》指出:海南人“俗重此物,交接以为先容,婚姻以为定礼”。这就是海南人民对目前槟榔负面舆情极不理解的原因。一些海南政府人员认为,如果在我们手里把槟榔毁了,将对不起祖宗。

二、海南槟榔产业目前基本格局


1.槟榔产业对海南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2024年,海南槟榔种植农民人口达到245万,占海南农村人口的62%(2023年海南农村人口396万)。其中有6万多户、23万多脱贫监测对象。2024年槟榔鲜果价格创历史新高,农民槟榔收入超过400亿元,占槟榔种植农民全部收入的80%。

2.槟榔致癌受到的质疑越来越多。

2023年,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检科院等权威机构承担的《槟榔风险评估应急专项》研究报告通过了以国家相关部门专家的验收。该研究指出:“进一步对IARC及柳叶刀报告的相关支撑资料追踪分析发现,其对槟榔的审查在科学上并不全面,收集的研究结果陈旧片面、权威性不足……没有咀嚼过程的物理和化学损伤,就没有槟榔的致癌风险”。该研究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槟榔功能成分的研究进一步揭示槟榔在抗癌、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病等方面的作用。

2025年1月,印度联邦农业、农民福利和农村发展部部长希夫拉杰·辛格·乔汉在萨加尔地区出席槟榔种植者大会时,将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槟榔致癌的警告称为“需要澄清的误解”。4月,针对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宣称槟榔“致癌”的论断,印度中央政府启动了一项为期3年、由16家印度国家级机构参与的综合性基于证据的科学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评估槟榔对健康的影响。

3.国家对槟榔产业的政策越来越清晰。

2019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支持槟榔、咖啡、南药、茶叶等就地加工转化增值。2022年8月,五部委商讨后,国家农业农村部答复支持海南槟榔立法和技术攻关。

三、当前产业存在的突出几个问题


1.身份不明


槟榔不作为食品管理后,身份不明,监管失据,市场从治转乱。

一是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目前槟榔产品监管只能依据《产品质量安全法》,参照普通工业产品管理。因为没有了原来的生产许可制度,目前制定一个企业标准就可以进行槟榔制品生产销售。

二是监管执法缺少依据。国家层面没有统一标准和监管法规,监管执法缺少依据。出了问题,依据《产品质量安全法》监管处罚力度也很低。同时,目前,虽然海南湖南两省政府部门制定了一些管理规定,但法律层级太低,不能作为处罚的法律依据,以致假冒伪劣产品盛行。

三是危及消费者健康。槟榔不管是否作为食品管理,实际上是食品,食品安全、人民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正是国家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原因。所以槟榔产品目前这种严重弱监管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

2.科研滞后


海南槟榔产业增加值超过600亿元,但是每年用于槟榔科研的资金不超过0.5亿元,约0.08%。远远低于我国科研经费占GDP2.6%的水平。《槟榔风险评估应急专项结题报告》表明,槟榔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加工工艺问题。所以,槟榔产业目前的被动局面根本原因是科研滞后。

经过多年讨论,更多公众能够更加科学看待槟榔,槟榔社会舆论已经逐步缓和。现在反过来检讨,槟榔社会舆情基本上都是围绕“槟榔致癌”“槟榔毒品”蹭流量,基本是以讹传讹。但是负面舆情已经深入人心,急需更多科学证据逐步解除相关部门和公众对舆情的担忧。

3.成本飞涨


最近几年,高企的原料价格已经成为对槟榔产业的最大威胁之一。目前条件下,绝大多数企业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使用非法进口原料,要么寻求海外发展。      

由于打击非法进口力度越来越大,近期槟榔加工企业纷纷赴国外考察建厂事宜,海南可能失去这一轮国际市场机遇。

四、未来发展建议


第一,尽快推进海南槟榔立法。

海南省政府和省人大能召集相关权威机构和专家,进一步加强槟榔立法相关问题专题研究和交流,推动槟榔立法尽早列入规划。

第二,加快槟榔基础研究项目。槟榔产业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科研滞后,我会提出由相关部门主持,权威机构承担,开展槟榔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研究。希望得到各界支持。

第三,建设百万亩标准化复合槟榔种植园工程。目前全省平均槟榔亩产只有500斤,而高产园亩产超过2000斤,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特别是黄化加速蔓延,加强管理是有效手段。同时,发展复合种植,可以避免单一品种对生态影响和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

第四,相关部门一直希望通过建设标准化槟榔复合种植园,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我会拟从全产业链着手,促进各种资源向给工程集聚,如鼓励深加工企业优质优价收购,社会化服务企业优质服务,吸引种植户组织起来。同事与相关部门政策对接,经过3-5年努力,努力在海南建设百万亩标准化复合种植园。欢迎各方积极参与。

第五,25年前咖啡同样因为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致癌而备受妖魔化,甚至被许多地方禁售。而今,我会预计通过科学研究,必将还槟榔一身清白,并通过改进创新,为全球近10亿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的槟榔产品,打造万亿槟榔产业。

微信图片_20250909092346_1690_1.jp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