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公斤!云南蜂糖李正在上演新的“造富神话”?
去年地头价75元/公斤。
今年还没成熟,收购商就抢着报出99元/公斤高价……
云南蜂糖李正在上演新的“造富神话”。
有人已年入千万,也有人血本无归……
种植圈的风口水果一个接着一个,继阳光玫瑰、妮娜皇后、蓝莓之后,下一个会是蜂糖李吗?
蜂糖李肉厚汁多,鲜甜可口,价格昂贵,是李子中的贵族,也是发展势头迅猛的品种。
据说蜂糖李最早种植于贵州,广西、四川等地也有种植。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蜂糖李的种植面积在70万亩,坊间也有说80万亩的,核心产区是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上下)。如今在贵州,蜂糖李被视作夏季水果的“顶流”“天花板”。
而近几年,云南也兴起了种植蜂糖李的风潮。
海拔1800米的逆袭
都说种植是勇敢者的游戏,的确是这样。
专家曾断言“蜂糖李海拔超1200米不能种”,胡朝米等种植者用土壤调钾+精准温控硬是种出更甜、更早上市的果子。
种植者胡朝米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胡朝米是2010年接触到蜂糖李这个品种的,胡朝米自嘲,他学历不高,也不盲目相信权威,他觉得云南能种其他李子,为啥种不了蜂糖李?通过多方论证及试验,学习了海升的矮化密植技术,胡朝米种植了将近400亩蜂糖李。
第三年蜂糖李就实现了丰产,也给了很多种植者信心。
今年还没到5月,收购商就报出85元/公斤高价了。
胡朝米认为云南种植蜂糖李产业前景好,口感佳、糖度高、成熟时间好,种植技术有优势。
据云南禄劝种植户范洪军介绍,他种植的蜂糖李可以说是国内最早上市的蜂糖李。他5月底即将上市的50果,已经被收购商以99元/公斤的价格预定完了。
而自己流转了1200亩土地的闵思永,更是走遍了我国所有种植的蜂糖李区域,去了许多国家,学习种植技术。
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闵思永说种植一种作物,就要了解它的特性,以及对种植技术、栽培、施肥、用药的了解,包括如果嫁接将会产生哪些化学反应。
种植前,闵思永对比了当地三年的气候及土壤资料。然后,用牛粪、土、酵母菌自制有机肥改良土壤,铺设喷灌、滴灌等管道后才开始种树。
作为果园老板,闵思永表示,老板可以不懂栽培管理,但是必须得经常去园子里转转。
闵思永有着精确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向笔者介绍每棵树管理成本(7.5元/月)。
…… ……
财富神话:云南蜂糖李的“黄金密码”
就像有种植者说的那样,农产品的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供需决定的。
说白了,农业依然是靠天吃饭的产业。而云南,给了农业最大的底气。
云南蜂糖李的优势
(数据来源:调研数据)
种植密度更大,产量更高;自然界的灾害相对较少;海拔高成熟时间更早;种植3年即可丰产;糖度更高,品质更好。
勇敢者先享受红利。
丰厚的利润之下,自然应者云集。
种植者都表示,目前云南蜂糖李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
技术突破:矮化密植+营养调控
种植当然不仅仅是凭着一腔热血就可以的,还需要技术的加持。
蜂糖李在云南的火爆,也源自职业种植者的降维打击。
首先是颠覆传统种植模式。
矮化密植:云南采用日本矮化密植技术,一亩种160棵(贵州仅28—30棵),三年即达丰产,亩产值超10万元。
营养控旺:通过精准水肥管理(如注重夏季修枝、剪枝、拉枝及补充营养)替代化学控梢,培育“中庸树势”,避免大小年问题。
其次是高海拔适应性创新。
关键措施:选择含钾量高的地块(土壤检测先行);配套滴灌系统调节水分;冬季低温满足花芽分化需求(需10℃以下低温期)。
血腥教训:那些年种植者踩过的“天坑”
也有种植者表示,种植蜂糖李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并不是有钱、愿意投入就行的。
种植者们总结出了种植蜂糖李的5条生死线:
1. 纬度低于22°坚决不种(只长树不结果)
2. 土壤含钾量<150mg/kg需改良
3. 每亩基础投入<8000元=自杀
4. 夏季管理偷懒=明年喝西北风
5. 没签订单就扩种=赌博
当然,还有品种乱象(假苗木)、技术管理误区、要考虑纬度、解决配套问题等等。
种植者自己培育的蜂糖李苗
反正每个大户踩到的坑都不一样,有的是盲目种植,有的是盲目依赖,有的是疏于管理。
蜂糖李有个很大的痛点,坐果、保果难。
来自玉溪的种植了500亩蜂糖李的不愿透露姓名的种植主表示,她踩的坑就是盲目依赖“专家”,轻信对方保果药配方,花费30万元反而导致蜂糖李几乎全部落果。
伟恩富特负责人赵传明向笔者介绍,要解决蜂糖李保果难的痛点,首先是需要针对性的产品,其次是需要针对性的使用方案,使用的方式、时间、用量都需注意。
另外,蜂糖李裂果也是一大痛点。
产业向好,大家也都将向好。
目前,云南蜂糖李种植者大部分都尝到了种植的甜头。
云南蜂糖李的火爆,是中国农业从“靠天吃饭”到“技术造富”的缩影。蜂糖李在云南的成功,也印证了“特色农业+技术创新”的爆发力。
但记住: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
能笑到最后的,永远是那些把种植当事业,而非投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