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冬春啥时浇水好?
今冬早春在电话上,线上问桃树啥时浇水好?我想从以下几点给大家交流探讨一下!
一、春早浇好还是晚浇好?
这是春节后桃农咨询最多问题之一。还是以土壤墒情的含水量作为桃树对水分要求为依据。只要20公分深含水量不低于50%以上,是能满足桃树早春对水分的需求的,再者离最佳浇水时间不到25天左右,2月份气温、地温较低,正处于桃树树液流动复苏期。浇水降低土壤的透气性,阻碍了太阳热能的传导,不利于根系恢复活动,在这种上下温度不协调的情况下对桃树的正常生长是不利的。
实践证明,把浇春水放到开花前半月是较合理时间,地温高了毛细根须根生长加快,在此时浇水结合冲肥效果最佳,随着气温不断回升,根对肥的吸收能力增强,刚好到了桃树铃铛开花坐果期,好钢用在了刀刃上,为前期的叶片攻大,幼果果肉细胞的分裂创造了好的条件,奠定了丰产优质的基础。
碰上雨水多土壤墒情足够的年份,可改冲施为枪施肥。看天降雨多少、土壤墒情变化、随机应变、灵活管理、减工增效。
二、气候的变化谈浇水!
只要土壤墒情合理浇越冬水防冻并没有多大意义。我认为浇不浇越冬水取决于土壤的墒情,只要土壤20公分以下墒情不低于50~70%,完全能满足桃树越冬对水分的要求。而不是按部就班的必须要冬浇的一水。大家都知道冬浇时必须选择早冻午消浇完正好,然后进入封冻期到了开春,土壤地表在冻消的作用下变成了松软透气保墒的土壤,对桃树的安全越冬非常有利,还能起到灭除病虫害作用。近几年冬浇水后却出现了相反结果,地表板结严重,裂缝遍地,散墒还非常严重,冬浇后还必须耙抹中耕保墒。
去年秋雨连绵,去冬雨雪不断,根本不存在地下墒情问题。反而更利于桃树安全越冬和保墒,特别是在生草的果园效果更好,能使桃树根系处在最佳墒情、透气的环境之中。
三、什么情况下应浇冬水?
挖坑、开沟、滞后施基肥的必须适时浇冬水。就是人工挖坑、机械开沟施肥滞后的一定要适时浇水或浇越冬水。
原因很简单,你挖了个坑、开了个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时气温较高,挖出来的土壤中的水分早己蒸发的差不多了,最后肥是施了(枯枝落叶杂草更糟糕),复下去的是干土,坑内、沟内没啥水分时,肥必然分解不了,复的土越干空气越多,透气性越好,散发水分越快,根趋水性很强,沟里没水分自然根就不找肥了,即使能长点新根,肥没水无法分解,浓度太高的情况下,可能还会出现烧根现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根就无法吸收水肥,自然抗逆性降低,安全越冬就成了问题。施肥复土后最好及时浇水,没浇的情况下必须早浇越冬水,叫根和土壤、肥成为一体。否则,覆土太虚,冷空气钻入坑沟内,桃树根系吸收水分不足时,树冠枝条很有可能抽干冻死(有事例)。
八、九月老天不下好雨必须浇冬水。虽然桃树耐旱忌涝,只要土壤含水量不低于40%时桃树都能正常生长。如果这个时候老天不降有效雨,桃树叶片蒸腾量在八九月也是很厉害的,特别是浇水困难地、丘陵地,土壤由浅到深,在山西十年九旱的长期大旱情况下0~3米都难见到明显的黄墒时(低于40%以下),就会出现桃树叶片全天侯的萎蔫发生,即使下了一场有效中到大雨或人为浅浇水造墒(降雨、浅浇20亳米),根系在30~50公分深层土壤墒情仍然很差,施了基肥或没施肥的桃园必须要重视冬灌了,最好大水漫灌,浇水还要重、要透,使少数深根系40~50公分深土壤都必须有足够的水分,才能使桃树根系产生根压,土壤墒情越好造成根压越大,补充树冠散失的水分能力越强,桃树才能产生抗性安全越冬。但是,浇水不能过重、过深,就会把肥淋于根外地下而浪费。
实践证明!根系趋水性很强,表墒好、吸收根向上浮伸得多、快、不耐旱;浅层土壤差,30~50公分深土壤水分好,达到含水量60~70%时,根下行深、快!自然耐旱,抗逆性好。
有满足浇水条件的桃园深层墒情是充足的,只要秋雨正常,不必考虑冬浇水一事,变暖的冬季气候越冬完全没问题。
桃树不清园损失千千万,很多桃园这种病害大面积发生
个别桃区相继发来桃树缩叶病的照片,前去指导查看,几乎大部分或轻或重都有缩叶病发生,重者桃果萎缩不长,不久都会脱落;轻者只有少量果生长发育正常,但比没有缩叶病株桃果略小。叶片变厚,叶肉膨胀,叶缘向内卷,也反面成凹腔,病叶红色或紫色,很快叶绿素就会脱落,严重影响桃树生长,可以说损失惨重,几乎绝收。而且面积很大。其中一位昵称为“春天”的桃农就栽植80亩桃树全部缩叶病发生严重,通过电话了解,花露红时用苯醚甲环唑进行清园防病,但农药不对症,根本没有预防效果,损失极大(社会游商所供)。然而,只要严格按照中农乐方案操作的,桃树生长健壮,没有此病发生。 究其原因如下: 一、气候是诱因。去年暖冬,透支了贮藏营养,削弱了树势。今春春寒,乍暖还寒,造成了部分品种(如早红不软)冻害,花期遇雨低温利于此病发生扩展传染危害,打破了几十年来没有发生缩叶病的先例,实属罕见。 二、人为是主因。1.通过调查:大部分桃农认为,桃树病害少、轻。陕县桃农大部分不搞清园,也分不清什么时间段清园好,清园打什么药。我们经常讲,病害严重的桃园搞两次清园,花蕾膨大期进行第一次清园,用星标或过氧乙酸或石硫合剂;第二次清园在花露红(铃当花)用氟硅唑+过氧乙酸,主要用的是广谱性杀菌剂,可彻底铲除越冬病害,个别桃农花露红用的是苯醚甲环唑,根本起不到清园作用。 2.秋施基肥,品种元素单一。用二元三元复合肥,不施全营养肥,容易造成缺素症,树体较弱。 3.花前不补养,光浇空肚水或不浇水。 4.花后用微耕机旋地保墒,破坏了根系,使树体雪上加霜,树势弱、叶片小,抗逆性大大降低。调查中发现:树势越弱,缩叶病越严重。 5.盲目用药,不对症,侥幸心态严重。只注重治虫,不注重防病,用药不对症,病情传染扩大。 防治方法: 1.花露红时是防治缩叶病最佳时间段,可用氟硅唑+过氧乙酸或25%多菌灵或络安4号,效果较好。现在病情严重发生、蔓延,可用吡唑醚菌酯,这种药对细菌、真菌、病毒都有很好的治疗、抑制作用。可半月用一次,连用两次。
桃树的芽对树形、树势有哪些影响?
一、留下春梢条子多,留下秋梢盲节多。一年中,桃树的枝条发育生长有两个阶段:春梢和秋梢,春梢生长的分枝基部和春梢段发育芽子是很多的,进入7月份后,土壤湿度大,温度达33℃以上,昼夜温差小,光长叶不育芽,最长可达到1米,可能这一般永远长不出条子来。当昼夜温差大时,上段又能长出大量芽子和副梢来,但分枝基部很少长出芽子来,当天旱、土壤湿度小时,则盲节短,春梢和分枝的基部少,部分品种当年轮痕突起地方发育芽子少,第二年较多。如沙瓤红品种。所以在整形过程中,坚决不要秋梢段培养骨架枝。容易出现光腿现象发生。如果秋梢枝培养成骨架枝,抑前促后的手法是很难促发后面萌发新枝。确实需要利用秋梢培养骨架,修剪时可采用剪桩留芽手法进行。否则,采用一疏一留办法进行更新,第二年条子基部不会长出条子来,因为没有生长点(芽)。 二、主枝(杆)萌发芽子寿命有长短。主枝(杆)上芽子不是永远使不完,它是有寿命的,因品种、管理水平、自然条件和气候影响,主枝(杆)萌育芽子的能力会不同,健壮树年限长一些,弱树必然短一些,一般在同一个发育枝的基部,能萌发二至三次枝条来(一年为一次),弯弓射箭处发现最多能萌发四次枝,都是在分枝有轮痕突起地方连年萌发芽子不断扩大。我们在桃树上会发现一个规律:幼树在主枝(杆)上直接生长条子,随着树龄增大,主枝上条子就会越来越少,变成以枝组形式长在主枝(杆)上。目前,三大主枝或主杆形光照问题解决啦!但相当部分桃园内膛空虚,光照恶化,造成严重的结果枝外移,都与留秋枝做骨架或修剪时不剪桩留芽,有很大关系。 三、利用好芽长好条,更新平衡树势。桃树进入盛果期后,就逐步过渡到枝组结果,枝组的更新就非常关键,大中型枝组在枝轴上更新,同时必须考虑平衡中下部势力。这两点做不好的话,容易造成顶端优势明显,中下部枝势弱的局面,使下部枝组衰老更快。特别是直立型品种,顶端优势更明显,使下部衰弱枯死,造成脱节现象发生。顶端尽量留瘪芽更新,中下部必须选较粗壮发育枝和长果枝短截更新。发育枝更新时留3~5芽,长果枝应当留两个复合花芽,才能长出好条来。 四、利用芽子方向部位调整角度和势力。在整形中,利用芽子可调整它的生长发展方向,调整它的角度,培养枝组时选背上芽就可抬高枝的角度,增强枝组势力,选斜生芽就可使条子生长斜生或水平来减势。 文章来源中农乐,作者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王万魁老师,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