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虫酰胺、氟草啶等15种农药新品种,7种为中国创制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农药通用名技术委员会2022年(临时)批准并公布了由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申请的15种农药新品种的英文通用名(表1),分别涉及杀虫杀螨剂4种、杀螨剂1种、杀虫剂3种、除草剂7种。
其中,米伏拉纳、modoflaner、替戈拉纳和尤米伏拉纳为WHO批准的国际非专利药名,主要用于家禽和宠物身上的螨蜱虱等寄生虫防除,也可用于公共卫生和农业杀虫;flupyroxystrobin 既可用作杀菌剂也可用于公共卫生虫媒防控。
杀螨剂螺螨双酯和杀虫剂硫虫酰胺,除草剂氟草啶、氟嘧啶草醚、氟氯氨草酯、氟砜草胺和溴草松7种农药为中国自主创制的新品种。
螺螨双酯和硫虫酰胺及其制剂产品已获中国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批准,氟氯氨草酯、氟草啶和氟砜草胺在中国登记的同时,其制剂产品已获柬埔寨农药登记批准。
农药新品种的持续研究开发、登记上市与推广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工具,有利于农药减量增效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的开展,为维持农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在研究开发得到新的农药品种后,向ISO或WHO申请国际英文通用名是将产品推向市场的重要一环。1998—2022年,先后有273种新农药的英文通用名获ISO和WHO批准(部分年份有硝化抑制剂等非农药品种),其中中国创制的有35种,约占12.8%。
从数量趋势上看,获批的国际新品种在逐年下降,而中国在上升。2022年英文通用名获WHO和ISO批准的农药新品种中,中国创制的农药品种占比达到了46.7%,而且部分产品还在中国和柬埔寨等国取得了或即将取得农药登记批准。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企业发力农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成果。
另一方面,2022年公布的农药新品种多可视为从已有品种优化而来,故可利用后者的中间体进行合成,其作用机制和防治对象也与之相似。
此外,WHO发布的4个杀寄生虫剂在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用于抗性害虫防治),具有杀菌活性的 fluroxystrobin 在公共卫生领域杀蚊的应用也值得借鉴,首个获批的喷洒型RNAi杀虫剂 ledprona 也有望对生物农药开发发挥引领作用。
在新农药创制方面,对已有品种的羟基或羧基等进行保护或者选择不同的成酯形式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展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新发布品种的研究,从生产上优选原药和制剂的最优工艺提高质量而降低成本,从作用机制和抗性发展规律等方面研究开发合适的剂型、配方和混用方案,在减量增效地实现产品价值的同时延长其生命周期。
同时, 积极探索产品的新应用及其配套的应用技术和实践方案,在确保作物、环境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有效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和抗性管理。无论如何,应当将这些公布的农药新品种推向市场,让其走向终端,成为用户真正信赖可用的、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新工具和生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