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涨价!广西香蕉想走得远,“修炼品质内功”才是核心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5/9/16 9:46:15
广西香蕉产业历经起伏后,当前种植规模趋于稳定,规模化发展格局也逐步形成,市场行情更是稳步向好。今年上半年广西香蕉价格整体亮眼,6月平均价格达到2.25元/斤,较去年同期上涨66.7%;即便到了8月初,当其产区香蕉陷入价格低谷时,广西香蕉仍凭借好货1.00—1.20元/斤、精品1.30—1.40元/斤的价格脱颖而出。进入8月底,各产区香蕉价格开始启动上涨。据农财网香蕉通报道,截至产区好货价格较8月初

广西香蕉产业历经起伏后,当前种植规模趋于稳定,规模化发展格局也逐步形成,市场行情更是稳步向好。

今年上半年广西香蕉价格整体亮眼,6月平均价格达到2.25元/斤,较去年同期上涨66.7%;

即便到了8月初,当其产区香蕉陷入价格低谷时,广西香蕉仍凭借好货1.00—1.20元/斤、精品1.30—1.40元/斤的价格脱颖而出。

进入8月底,各产区香蕉价格开始启动上涨。据农财网香蕉通报道,截至产区好货价格较8月初低迷的时候,已大幅上涨120%。

其中广西崇左表现尤为突出,9月9日好货达1.40—1.50元/斤,精品攀升至1.60—1.80元/斤。

虽然9月10日,香蕉价格僵住了,价格下跌。

但是9月下旬中秋、国庆双节备货季的临近,涨价几乎是共识,只是时间问题。

有人说3—5天必涨,有人说下周先跌后涨。

不过,在行情繁荣的背后,风险也暗藏其中:农业资本逐利可能引发盲目扩种,东南亚香蕉持续涌入会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竞争,加之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不断上升,市场容错空间正逐渐压缩。

在此背景下,广西香蕉产业若想实现长远发展,“修炼品质内功”已然成为破局的核心关键。

广西规模趋稳,种植格局渐成



2014年,台风席卷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导致香蕉减产严重,损失难以估量。彼时广西部分地区存活的香蕉因供不应求“身价倍增”,蕉农收益颇丰,这一现象引发了大量跟风种植。广西香蕉种植规模在2017年达到顶峰,当时种植面积约180万亩,产量约372万吨。

然而,物多则贱。2015年香蕉价格回落,2016年又遭遇霜冻、冰雹等灾害,2017年价格持续低迷。连续三年的市场与自然风险冲击下,许多蕉农选择退出,种植面积逐步缩减。

不过近几年,随着市场行情稳步向好,广西香蕉种植也呈现回暖态势——当前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年产量基本维持在300万吨上下。

广西香蕉上市期主要集中在9—12月,2024年该时段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68.82%。得益于2025年春季无明显寒害天气,预计今年香蕉上市时间将早于往年,产量也有望增长。

图片

2015—2023年广西香蕉种植面积(单位:万亩)以及产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片

2024年1月—2025年6月广西全区香蕉每个月产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在种植主体方面,广西香蕉产业呈现显著的规模化特征,大农户种植占比超60%,形成以南宁、崇左、钦州、百色等传统产区为核心,横县、宾阳等新兴产区协同发展的格局。

其中南宁市2024年香蕉种植面积达45.8万亩,产量124.06万吨,主产区域涵盖隆安县、西乡塘区、江南区、武鸣区及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县(区)。其中西乡塘区坛洛镇被誉为“中国香蕉之乡”,2024年西乡塘区香蕉种植面积8.7万亩,平均价格稳定在1.6元/斤,创造9.8亿元年产值,成为区域农业经济的核心引擎。

目前,广西主栽品种涵盖桂蕉1号、6号、9号等“桂字号”系列,其中桂蕉9号作为广西农科院历时14年育成的抗病品种,已在国内及东盟地区推广种植104万亩。

季节错峰上市,广西蕉价亮眼



我国香蕉供应呈现显著的季节性特征:海南南部集中在每年1—4月,海南北部为5—7月,广东主要在6—8月,广西则以8—12月为主。

今年1—5月,国内香蕉价格表现向好,这主要受产区供应缩减、种植及运输成本上涨,叠加气候灾害等因素影响。譬如,2024年广东、海南主产区因暴雨、台风受损,导致香蕉种植面积减少;2025年初海南局部极端天气,进一步抑制了产量恢复。

然而,随着5月下旬海南、广东新蕉集中上市,市场行情开始下滑。截至8月初,价格已跌至谷底:海南三亚优质香蕉仅0.60—0.90元/斤,广东遂溪同类产品价格为0.70—0.90元/斤。

不过同期(8月初)广西香蕉刚进入上市期,价格表现相对亮眼:优质货均价1.00—1.20元/斤,精品果更是达到1.30—1.40元/斤。

农财网香蕉通报道,相比8月初的低迷,9月香蕉产区好货价格已上涨120%。并预测本次涨价没有结束,预计9月下旬开始中秋国庆客商陆续备货,新一轮涨价潮又将到来。

此外,今年上半年广西香蕉价格走势也显著优于去年。农业农村部农垦局数据,2025年6月广西香蕉平均价格达2.25元/斤,同比上涨66.7%。

图片

2024年1月—2025年6月广西全区香蕉每个月产地综合平均价格(单位:元/公斤)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繁荣之下需炼“品质内功”



“这几年,整体上香蕉行情向暖稳定,表现出了较好的前景。”广西香蕉产业协会秘书长、广西沃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平明表示,市场经济中,农业资本的逐利性显著——利润空间在哪,资金便涌向哪。这容易引发各地盲目扩种香蕉,加大产能过剩风险。更需警惕的是,我国作为香蕉消费大国,主要进口来源地东南亚的香蕉种植规模仍在扩张,进口产品持续涌入,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的供给竞争。

叠加当前消费者购买力趋稳、市场对价格敏感度持续上升,市场容错空间正不断压缩。一旦供给饱和或需求波动,香蕉价格可能出现大幅震荡,不仅影响蕉农直接收益,更可能冲击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品质已成为立足的核心竞争力。唯有做优品质、提稳产量、拉高地头采收率,才能切实增强抗风险能力。比如将地头采收率从85%提升至95%,相同种植面积下便可收获更多优质果实,直接提升单位面积效益,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

“最终还是要修炼内功——提升品质,才能在未来的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黄平明的话点出了产业发展的关键。面对挑战与风险,香蕉产业的从业者需要持续提升种植、管理与采收技术,将品质打磨到极致,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持续盈利,实现长远发展。

挑战当前,技术破局有出路



当前广西香蕉产业面临的突出挑战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在耕地“非粮化”政策背景下,新开垦种植地获取难度持续攀升,耕地资源约束日益明显;

二是香蕉枯萎病(俗称黄叶病)发生愈发普遍,2007年11月广西地区已确认遭受该病害危害,目前其对产业稳健发展的压力不断加大。

面对耕地资源约束,新开垦种植地减少倒逼蕉农更注重投入与“养地”,尤其重视根部用肥用药。

从农资投入看,广西香蕉种植平均每亩成本约2500元,其中肥料投入1500多元(含特肥、叶面肥等),农药亩投入约1000元(合6—7元/株)。

黄平明表示,在此背景下,海藻肥、菌剂等有助于土壤改良和香蕉养根的特肥产品,正越来越受蕉农青睐,成为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针对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的推广种植在广西逐渐兴起。

以桂蕉9号为例,其在国内及东盟地区的推广种植面积已达104万亩。不过黄平明也指出,多数抗病品种存在产量偏低的短板——在同等管理条件下,常规品种单株产量可达53—56斤,而抗病品种仅为42—47斤。

我们按每亩150株计算,每亩减产约1500斤,对蕉农收益影响显著。

面对这一病害,蕉农往往被迫选择换种或换地,普遍存在“一年一换苗、两年一换地”的现象,显著增加了成本支出。因此,当换地难以实现时,抗病品种便成为最优解。

值得关注的是,香蕉产业体系也在持续研发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其中“香蕉抗病品种配套调土增菌的枯萎病防控技术”已成功入选2025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该技术可将重病区枯萎病发病率降至10%以下,中轻病区控制在3%以内,同时实现香蕉增产13%—35%,为科学防控提供了可靠方案。

此外,拜耳、先正达等企业也推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拜耳为例,其推出的根域守护“卓路通”方案便是典型代表。

除枯萎病外,香蕉产业还面临多种病虫害威胁,包括叶斑病、黑星病、根结线虫病,以及香蕉花蓟马、褐足角胸叶甲、象鼻虫、蚜虫等。

其中,细菌性腐烂病(如香蕉叶鞘腐烂病、烂头病)近年呈快速蔓延趋势,已成为蕉农关注的新焦点。

针对上述产业痛点,相关服务商正积极发力:华成植保通过稳定价格、适配方案与完善技术服务回应蕉农需求;南宁沃邦则以专业植保方案覆盖广西5%—6%的蕉农,共同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当前种植规模的稳定、行情的向好,为香蕉产业发展筑牢了根基,但耕地约束的收紧、病害威胁的加剧以及市场竞争的升级,也在倒逼产业向更高质量进阶。


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深耕,既是应对风险的必然选择,更是抢占市场的关键之举。无论是抗病品种的推广、综合防控技术的落地,还是土壤改良、品质提升的持续探索,亦或是服务商提供的精准支持,都在为产业注入“提质增效”的动能。


图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