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幅上升 噻呋酰胺

作者:中农立华原药 肖东学 2022/8/5 8:39:18
噻呋酰胺是一种内吸兼治疗性杀菌剂,由孟山都公司首次研制出,1994年美国陶氏购买了专利并开始商品化生产。在中国登记的噻呋酰胺商品为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登记在防治水稻纹枯病。噻呋酰胺杀菌原理是通过抑制真菌三羧酸循环中的脱氢酶的合成导致菌体死亡。噻呋酰胺在防治黑粉病上比其他药剂对作物更安全,并在种子处理防治方面有更大的发挥作用。具有内吸传导性且持效期长,可用于叶面处理防治丝核菌、锈菌和白绢病

噻呋酰胺是一种内吸兼治疗性杀菌剂,由孟山都公司首次研制出,1994年美国陶氏购买了专利并开始商品化生产。在中国登记的噻呋酰胺商品为24%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登记在防治水稻纹枯病。


噻呋酰胺杀菌原理是通过抑制真菌三羧酸循环中的脱氢酶的合成导致菌体死亡。噻呋酰胺在防治黑粉病上比其他药剂对作物更安全,并在种子处理防治方面有更大的发挥作用。具有内吸传导性且持效期长,可用于叶面处理防治丝核菌、锈菌和白绢病菌引起的病害,但对花生褐斑病、黑斑病效果不好。
噻呋酰胺

1.
【英文名称】:Thifluzamide
2.
【化学名称】:N-(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基)-2-甲基-4-(三氟甲基)噻唑-5-甲酰胺
3.
【分子式】:C13H6Br2F6N2O2S
4.
【分子量】:528.06
图片



噻呋酰胺登记情况

截止2022年6月,国内噻呋酰胺原药证件22个,原药登记含量区间为95%-98%不等。2007年日产化学在我国首次取得原药登记,2012年浙江宇龙为国内首次取得原药登记的厂家。

图片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的数据,噻呋酰胺有209个制剂产品登记证,主要的剂型为悬浮剂和种子处理悬浮剂,主要应用方向以田间喷雾为主,飞防应用还在起步期,可关注后期市场的应用更新进度。
图片

噻呋酰胺合成工艺

以三氟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氯化、环合、水解、酰氯化制得酰氯;以对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胺,两个中间体合成噻呋酰胺。

一步法合成路线:以2-甲基-4三氟甲基-5噻唑甲酸、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胺和甲磺酰氯为原料,一步反应合成噻呋酰胺。
主要中间体: 三氟乙酰乙酸乙酯、2,6-二溴-4-三氟甲氧基苯胺、对氨基苯酚,硫代乙酰氯。

海外出口情况

2015-2020年占据噻呋酰胺出口市场前三的分别是日本、印度和玻利维亚,出口量占噻呋酰胺总出口量的50%以上。

图片



噻呋酰胺靶标作物与市场

噻呋酰胺主要应用于水稻、禾谷类作物和草坪,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伏革菌属、黑粉菌属等致病真菌有效,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立枯病等有效。
水稻:主要防治应用在东北及华北稻区纹枯病用药,用药时期在纹枯病发生关键期,6月中旬-7月底。苗床应用防治立枯病。
花生:白绢病,在种子处理上应用较广。噻呋酰胺在花生白绢病防治用药上由于性价比高,终端农户认可度高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
小麦:纹枯病有登记,但被三唑类、戊唑醇、咪鲜胺等竞品产品抢占市场,小麦市场应用减量。

噻呋酰胺产品趋势

噻呋酰胺作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偏向治疗作用,与三唑类等产品混剂可综合预防病害。

噻呋酰胺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近几年市场需求总量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呈现小幅上升,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导致:

一、产品销售以组合形式出现,单剂市场渠道利润低,进入价格战状态。240克/升噻呋酰胺单剂,厂家已经将该产品定位为杀价单品,品牌推广力度降低。

二、需求量小幅增长主要是噻呋酰胺混剂登记证件增多带动市场用量上升。如与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产品复配。

噻呋酰胺根据性价比、产品特性、应用效果等特点,短期内在关键靶标水稻纹枯病、花生白绢病领域,该产品仍是预防防治药剂中不可或缺的药剂,但受限于杀菌谱窄的问题市场增量有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