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天气偏暖,小麦旺长怎么办?会出现冬前拔节吗?抓紧看答案!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经分析研判,预计今年冬季气温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明显,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023年1月下旬至2月,冷空气强度逐渐加强,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华中、华南西部、西南东部和北部、西北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
天气偏暖容易造成小麦长势过快,比正常情况下生长的小麦,高度上要高出不少,麦苗茎数多,叶面积系数大。小麦发生旺长,不仅不利于小麦的生长,相反,由于预测今年冬季后期天气偏冷,发生冬季冻害的可能性加大,最终导致小麦减产。
小麦冬前或冬季旺长并不表明就是拔节。从我们获得此时小麦拔节各种消息看,“有图有真相”的也只是田间小麦旺长或疯长的表现,没有将将小麦假茎剥开让我们看到节间在伸长的证据,哪怕是一点点的伸长!
那么,什么才叫小麦的拔节呢?小麦拔节指的是小麦基部第一节间从折叠在一起的一堆节间中伸长,且伸长长度应该达到1.5厘米时才叫做拔节。没有见到有节间伸长,此时小麦分蘖节的各节间还都叠加在一起,就是没有拔节的表现。此时小麦生长再高,表现再直立都没用,这也只能说明小麦的叶鞘(假茎)的过长、直立等,与拔节无关。这样的表现,不会让小麦发生明显的冻害, 即使是假茎和叶片冻坏冻伤了,但分蘖节没事儿。
冬小麦拔节是需要有特定条件的。小麦与很多作物不同,小麦不因为光有温度就可以让生命进程前行,小麦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生理生化发育阶段,这就是: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也就是说,小麦、特别是冬小麦在进入(生殖生长的)幼穗分化和拔节前,必须要经过一个低温过程,我, 管它叫做“春化”。没有这个低温或春化过程,小麦不可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即光照阶段。我们都知道,小麦是长日照作物,长日照指的就是较长的日照时间,没有经历这一个较长光照阶段,小麦就不会拔节、幼穗分化也很难继续。
那么,小麦对日照长度的具体要求是多少呢?
不同品种或类型,对日照长度的具体要求有不同,相对来说,纬度越高或地理位置越靠北,或冬性越强的类型要求的光照时间(每天日照时数+总日数)就越长;相反,纬度越低,地理位置越靠南,或冬性越弱极部分春性品种或类型,它们要求的光照时间较短。小麦自进入冬季以来,光照时数是越来越短的,冬至节气时是最短——不足十小时,而此时小麦拔节根本不可能,除非种植的品种是春麦(就像是图2的那种)或是对光照极不敏感、对稳定极其敏感的类型。
小麦的很多习性和表现都是通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下形成的,有些习性甚至“难易”。在种植过程中,小麦难免遇到一些较异常的气候,但即使是这样,我想小麦也不可能瞎来,不可能违背它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除非是在我们人的协助或胁迫下。(作者:宋印明,笔名麦S)
当小麦出现旺长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其一,小麦年前旺长以后,观察旺长的小麦茎杆,相比正常生长的小麦茎杆来说,相对比较细一些,比较好形容的一种说法,正常生长的小麦,茎杆矮粗,旺长的小麦,茎杆细长。从吸收水肥的角度来说,消耗水分和养分会更多。如果是水肥不足的地块,旺长的小麦更容易出现苗弱、苗黄现象。
其二,观察旺长小麦的根系,相比正常生长的小麦根系来说,根系比较浅,同时根系不发达,茎杆的柔韧度也不强,当生长到中后期,小麦长势较高以后,遇到刮风下雨天气,更容易发生倒伏。
其三,旺长的小麦,自身的储备能力相对不足,抵御严寒的能力也就较弱,冬天时遇到降温幅度较大的天气,更容易发生冻害。
其四,对于旺长的小麦,进入到生长后期以后,更容易出现脱靶现象,小麦形成早衰,秕粒增多,千粒重下降,最终形成减产。而上述一系列的危害,对于小麦的产量,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既然小麦旺长危害较大,农户们该如何控旺呢?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农户比较关心的话题,结合实际种植情况了来说,分为物理控旺和化学控旺。
物理控旺指的是采取镇压器进行镇压,如果没有专业的镇压器,还可以用铁皮桶或者小石磙来代替,用四轮车拉着在田中走一圈。另外,近两年来,不少朋友喜欢在麦田中奔跑游玩,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控旺的效果。但是,要注意一点,采取物理控旺时,要适量不可过度,如果过度镇压,根系受损,就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化学控旺指的是喷施控旺剂进行控旺,也是大多数农户所采取的控旺措施。矮壮素和多效唑是使用比较多的两种,另外,缩节胺也有部分农户使用。喷施控旺剂进行控旺,对于旺长的小麦,控旺效果不错,不过,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比如,控旺剂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不可随意加量,如果控旺过度,会导致小麦矮小。喷施控旺剂的时间,也建议在10-17点之间进行,不建议早上或晚上打药。在喷施过程中,不要重喷和漏喷,喷施越均匀,控旺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