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冬储进入倒计时!三大信号已出现,你还敢不出手吗?
复合肥冬储行情分析:稳中有变,原料仍是主导
每年冬储期都是复合肥市场的关键阶段。2025-2026年的冬储格局,与往年相比仍存在共性:原料、供需与心态三大因素交织,行情稳中有变。整体来看,11月至次年2月的市场运行,仍将由原料价格变化和下游备货节奏主导。
一、供应端:产能利用率先低后升,库存逐步调整
从生产端看,10月份复合肥行业整体处于阶段性低负荷状态。主流企业受检修、原料调整及小麦季尾声影响,部分装置延后到11月甚至月底才重启。东北地区复产节奏偏慢,使得10月成为全年产能利用率低点。
随着小麦用肥季结束,新一轮预收订单启动,企业开工率有望小幅回升。但由于整体产能基数较大,增幅相对有限。企业在冬储初期主要以“消库存”为主,直至11月中下旬才会根据原料趋势及预收情况,适度恢复建库,但仍以“控库”思路为主,避免后期库存再度积压。
2025年全年样本数据显示,除春季集中走货期外,复合肥库存大多高于往年水平。这意味着冬储阶段厂商仍将以“稳价促销、去库存”为主旋律。
二、需求端:刚需支撑仍在,但经销商心态趋稳
冬储的核心意义在于为来年春耕备货。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果蔬等作物将在2月下旬到4月迎来用肥高峰。全国范围的种植需求仍构成刚性支撑,尤其是东北、西南、华中等地区。
但从心态来看,经销商提货积极性不如往年。原因在于过去几年中,“冬储高价、春季跌价”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渠道商在价格预期上更趋保守,更愿意“随用随采”。厂商之间的博弈,仍将贯穿整个冬储期。
三、原料端:成本支撑力度增强,局部品种存上行预期
从原料端来看,冬储行情的主线依旧是成本变化。
尿素:经过前期回调后,价格已处于相对低位,短期内继续下探空间有限,但也难有明显反弹,维持震荡格局。
磷酸一铵:受硫磺、硫酸成本上升影响,价格有所探涨,目前单养分价值偏高。
钾肥:整体保持平稳,进口量稳定,但局部紧张仍可能带来小幅波动。
硫磺:年内涨幅明显,是带动复合肥成本抬升的重要变量。
综合判断:11月至12月期间,复合肥整体成本或呈“缓慢上移”趋势。若原料中磷肥、钾肥出现阶段性拉涨,将对企业定价形成支撑。不过政策调控和保供导向仍是潜在约束,防止价格非理性上涨。
四、市场阶段性特征:三阶段演绎逐步展开
从时间维度看,本轮冬储行情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5年11月—12月):
企业以预收冬储款为主,价格主要参照当期原料成本制定,政策灵活。此阶段若磷肥或钾肥上行,复合肥价格可能小幅跟涨,但幅度有限。
第二阶段(2026年1月—2月上旬):
临近春节,物流受限,市场成交趋淡。多数企业以稳价、锁单为主,不排除局部促销出货的情况,整体价格重心保持平稳。
第三阶段(2026年2月中旬以后):
春耕备肥启动,市场进入集中发运期。若届时原料价格企稳、粮价坚挺、种植意愿增强,则复合肥企业发运好转,局部价格可能出现小幅回暖。反之,若原料回落或需求释放不及预期,市场将进入温和震荡态势。
五、市场预判:稳中略强,谨慎观望为主
综合来看,2025-2026年冬储市场具备以下特征:
成本波动仍是主因:氮肥低位、磷肥成本高企、钾肥平稳,导致整体成本结构偏紧。
供应能力强,下游观望情绪浓:企业产能过剩压力仍在,经销商“多看少动”情绪明显。
政策层面偏稳价:粮食安全和保供稳价政策仍是主线,价格难现剧烈波动。
需求释放节奏关键:若粮价稳中向好、气候适宜,将提振基层备肥信心。
整体判断,冬储期间复合肥价格难现大幅波动,以窄幅震荡、阶段性调整为主。11-12月为试探性预收期,春节前稳价为主,春节后春耕需求将成为市场转折点。
农时达点评:复合肥市场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原料是方向盘,需求是油门,政策则是刹车。谁能把握住节奏,谁就能在“稳价”中找到利润空间。
2025年的冬储市场,更像一场“稳字当头”的持久战——厂家在控库,经销商在观望,而真正的拐点,或许要等到春耕的第一铲土落地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