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青枯死苗的规律、症状及预防措施!避免死苗损失看这里

作者:天天学农草莓号 2022/9/20 15:08:39
发生规律草莓青枯病又称茎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腐生能力强,能在土壤中生活和繁殖。青枯病病菌随病残体留于土壤中或在草莓株上越冬,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传播或病株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具有潜伏侵染特性,有时长达 10 个月以上。一般在草莓定植期发生危害,生育期较少发病,在采收末期才再出现青枯现象。当土壤温度为22~27℃,含水量超过25%,pH值66时,发病最重。气温、湿度、地温越高发病越严重。15

发生规律

草莓青枯病又称茎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腐生能力强,能在土壤中生活和繁殖。青枯病病菌随病残体留于土壤中或在草莓株上越冬,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传播或病株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具有潜伏侵染特性,有时长达 10 个月以上。

一般在草莓定植期发生危害,生育期较少发病,在采收末期才再出现青枯现象。

当土壤温度为22~27℃,含水量超过25%,pH值66时,发病最重。气温、湿度、地温越高发病越严重。15℃以下病菌活力逐渐下降,10℃以下病菌处于休眠状态,湿度在40%以下时不传播。

为害症状

青枯病主要为害草莓茎部,幼苗期为害匍匐茎和根茎,感染初期呈现铁锈色的斑点后逐渐变为褐色直至死亡。栽培期主要为害茎部,茎部先呈现铁锈色,并逐渐向茎内扩展然后从褐色逐渐变色棕色,最后变为黑色。切断茎部能闻到酸臭的气味,并能看到导管渗出白色的汁液。

发病初期,下部1~2片叶萎蔫,叶柄下垂类似烫伤,烈日下更严重。开始发病三天P只中午萎蔫,夜间和雨天可恢复,4~5 天后夜间也会萎蔫,植株逐渐枯死。

防治方法

(1)实行水旱轮作,避免与番茄、辣椒、马铃薯等作物轮作。

(2)选择地面平整、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田块定植。

(3)选用健康壮苗,育苗前用 99.3% 的高锰酸钾 1000 倍液喷洒地面。

(4)定植时可以用青枯病拮抗菌 MA~7或者 NOE~104进行浸根处理,抑制青枯病菌的侵染。

(5)覆盖地膜前和开花前,可用 30% 甲霜·恶霉灵和 72% 农用链霉素 2000 倍液分别灌根一次。高温多雨季节每 10~15 天用1:3:240的波尔多液喷洒1次,连续喷 2~3 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