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带卷叶蛾的发生与防治!严重影响了果园的经济效益
褐带卷叶蛾又称苹褐卷叶蛾。最近几年由于苹果套袋后,打防治桃小食心虫的杀虫药物的减少,以及气候的变化,有些果园苹褐卷叶蛾发生的较重。虫害果率增加,严重影响了果园的经济效益。
苹褐卷叶蛾危害果实的症状,很多人误认为是梨小食心虫。防治上按照梨小食心虫防治,往往是南辕北辙,收效甚微。梨小食心虫危害果实时,一般是入果后直达果心。在果心向外危害,所以叫食心虫。苹小卷叶蛾和苹褐卷叶蛾都啃食果皮,叫舔皮虫。苹小卷叶蛾危害的伤疤比较小,坑洼比较浅。苹褐卷叶蛾危害的伤疤比较大,坑洼比较深。果实被害后,果面岀现不规则的凹陷伤疤,多雨时常腐烂脱落。发生严重时还可蚕食成叶、老叶,新梢停止生长后,还能蛀果为害。目前苹褐卷叶蛾发生的数量比较多。
苹褐卷叶蛾的发生规律
苹褐卷叶蛾在辽宁、甘肃一年发生2代,河北、山东、陕西一年发生2—3代,淮北地区1年发生4代。以低龄幼虫在树体枝干的粗皮下、裂缝、剪锯口周围死皮内,结薄茧越冬。翌年寄主萌芽时,岀蛰为害嫩芽、幼叶、花蕾,严重的不能展叶开花坐果。
苹褐卷叶蛾的成虫,白天静伏叶背或枝干,夜间活动频繁,既具有趋光性,也有趋化性。有蜜源植物花提供补充营养物质,将延长成虫寿命和增加产卵量。主要产卵于叶面上,少数产在果实上。每雌蛾平均产卵120—150粒,卵期7—9天。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主脉两侧,或上一代幼虫化蛹的卷叶内为害,稍大后分散卷叶或舔食果面为害。幼虫活泼,遇有触动,离开卷叶,吐丝下垂,随风飘移,转移为害。在山东地区,越冬代成虫于6月初到6月下旬羽化,第一代成虫7月中旬到8月上旬羽化,第二代成虫8月下旬到9月中旬羽化。5—6月份以及秋季多雨潮湿有利于其发生。
苹褐卷叶蛾的防治方法
1.结合果树冬季修剪,刮除树干上和剪锯口处的翘皮。或在春季发芽前,在剪锯口处涂抹500倍毒死蜱,均能消灭越冬的幼虫。
2.越冬幼虫岀蛰期(开花前和谢花后)和第一代幼虫孵化期(6月中旬到7月下旬)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以后各代幼虫孵化期各喷药1—2次。效果较好的药剂有25%灭幼脲1500倍液,25%除虫脲悬浮剂1500倍液,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240克/升虫螨腈悬浮剂3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2%甲维盐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50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3.果树管理过程中,可人工摘除卷叶,或将虫体捏死。
4.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在成虫发生期内,于果园中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诱虫灯,或糖醋液诱捕器,诱杀成虫。有条件的果园也可没置性引诱剂诱捕器,捕杀雄成虫。
5.在山东地区的越冬幼虫4月中旬岀蛰,5月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出现成虫并产卵。各代幼虫发生期为:第一代在6月中旬到7月下旬,第二代在7月下旬到8月下旬,第三代在9月上旬至翌年5月。各代幼龄幼虫发生期要打1—2次药,打药时注意叶片背面也要打上药。
6.糖醋液的制作方法:用糖5份,酒5份,醋20份,水80份配成。然后将糖醋液装于500毫升罐头瓶中,挂于树冠下,5—7天要换一次糖醋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