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晋南一带,农民多是种果树,相对于种主粮,收益是好多了。但是种果树所付出的体力劳动比种主粮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中央电视台有个广告,一个中年女人在果园里说:我们的果子怎么好,种果子可是不容易哩,有了拼多多,卖得多,挣得多,过上好日子了。这个广告前半部分真的,后半部分就不那么真实了。我家有八亩果树,老父亲年纪大了,照顾了几年,那正是长树的时候,也没见过回头钱,这三年多,交给我姐姐照顾,一年到头,
我的老家晋南一带,农民多是种果树,相对于种主粮,收益是好多了。但是种果树所付出的体力劳动比种主粮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
中央电视台有个广告,一个中年女人在果园里说:我们的果子怎么好,种果子可是不容易哩,有了拼多多,卖得多,挣得多,过上好日子了。
我家有八亩果树,老父亲年纪大了,照顾了几年,那正是长树的时候,也没见过回头钱,这三年多,交给我姐姐照顾,一年到头,打药疏花疏果、套袋、入库、修剪,从来就个闲。五十岁的人,脸晒得黝黑,嘴里牙也掉了几颗。就是这样,一个环节没做好,果子的品质就出问题,果子品质有点瑕疵,果商就是要降价。一年下来,好了就能落个两万三万的。碰到早期霜冻,冰雹,一年到头,一分钱收入没有,这样的事也有过的。有一年,说是花期有霜冻,村里人在地头搭火熏烟,结果花还是全冻了。
果子能收了,品质还行,这才是个基本,然后要入果库,入了果库有费用倒是其次,最让农民发愁是果子的价格。农民一家的产量都三两万斤,这一斤落个五毛钱,就是少挣一万多元。且是入了果库,碰到什么行情就是果库说了算——有人觉得奇怪,自己的东西只是在那儿存,怎么卖不卖还由了果库的人了?因为果客是来果库找货源的,信息就全在果库这儿了。有信息的时候,果库给农民打电话,如果农民想要咬咬价,果库人自有办法治他们,那就是拖上好长时间不理睬你,时间一长,农民自然是急了。
可是你一旦说出个价,后面就是价格高了,你也就是这个价卖掉了,至于果库和果商的真正的成交价就不太好说了。经常是果库的人一斤扣下0.10-0.20元,农民也没不知情,也没办法。
今年我姐就是这样,前几天,我回村,她给果库打电话说,想取两箱苹果给我带上。果库的人说:你的果都卖了。我在边上急着问价格,对方说:就是你说的2.40元/斤。
因为外甥今年要结婚,家里等钱用,我姐给果库说过:不要争那个0.10-0.20元/斤的价,能走就走吧,所以果库的给你的成交价就正好是2.40元/斤。当然,咱们也知道,只要有这句话在,那最多也就是这个价格了。
还有就是农民打电话要取果了,果库才说你的果子卖掉了,你不问,他也不主动说。要知道一个大果库存果量是相当大的,这样果库老板还有了短期融资的功能。农民只是被限制在生产环节,是最为辛苦,最不掌握信息的,也是最容易被盘剥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