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市场静待破局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内容团队 2025/11/5 8:49:28
10月下旬以来,国内钾肥市场持续呈现“供需双淡”格局。一方面,港口库存持续走低,现货货源紧俏;另一方面,下游复合肥企业开工不足,采购意愿低迷。市场在“成本强撑、需求弱拖”的博弈中静待秋粮用肥需求的集中启动。价格方面呈现分化态势。边贸部分品种价格较前期略有拉涨,而港口部分品种价格承压。这种区域分化反映出当前市场供需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港口库存持续走低形成市场主要矛盾。根据市场数据,氯化钾港口库存已

10月下旬以来,国内钾肥市场持续呈现“供需双淡”格局。一方面,港口库存持续走低,现货货源紧俏;另一方面,下游复合肥企业开工不足,采购意愿低迷。市场在“成本强撑、需求弱拖”的博弈中静待秋粮用肥需求的集中启动。价格方面呈现分化态势。边贸部分品种价格较前期略有拉涨,而港口部分品种价格承压。这种区域分化反映出当前市场供需的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


港口库存持续走低形成市场主要矛盾。根据市场数据,氯化钾港口库存已降至160万吨以下,创近年新低,现货货源紧俏。然而,低库存并未能有效提振市场价格,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端持续疲软。下游复合肥企业开工率维持低位。这种“供应弱”与“需求更弱”的格局导致市场陷入僵持状态,买卖双方处于观望状态,成交清淡。


氯化钾市场供应持续偏紧。国产钾方面,青海盐湖60%氯化钾到站价维持在3050~3100元/吨。供应偏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产钾肥产量小幅下降,受环保要求趋严影响,青海钾肥小厂产能恢复情况较差;二是进口钾到货量不稳定。


今年上半年中国氯化钾进口量为635.95万吨,同比下降2.48%。值得注意的是,进口来源地结构正悄然变化。1—9月份,我国从俄罗斯进口氯化钾326.35万吨,占总量的37.65%;从老挝进口157.98万吨,占比升至18.23%,超过白俄罗斯成为我国第二大钾肥进口来源国。


老挝钾肥的崛起为中资企业海外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示范。2025年上半年,老挝对中国的出口总量达95.29万吨,占比达到15.2%。中资企业海外资源开发对国内钾肥市场的反哺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国内钾肥供需矛盾。


相比氯化钾,硫酸钾市场面临更严峻的产能过剩局面。10月30日,加工型硫酸钾(曼海姆工艺)50%粉硫酸钾出厂均价3600元/吨,52%粉硫酸钾出厂均价3800元/吨,价格下跌50元/吨。硫酸钾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产能过剩明显。


进出口数据进一步凸显了硫酸钾市场的困境。今年9月份,我国硫酸钾出口仅917吨,较上月环比减少55.20%。1—9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量仅为1.29万吨,虽然较去年同期增长12.23%,但绝对量依然很低。


秋肥启动时点将成为打破当前僵局的关键。市场核心矛盾在于供应刚性收紧与需求弹性疲弱的博弈。供应方面,国产钾检修持续,进口钾到港量低迷;需求方面,复合肥企业钾肥单耗同比下降,高氮肥生产占比提升进一步压制需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