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槟榔会】林道福:槟榔高产稳产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路径
海南得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道福


槟榔炭疽病:炭疽病是槟榔主要的病害之一,在槟榔生长各时期都有发生。植株感病后,初期显暗绿色水渍状,逐渐变褐色有云纹;中期,病斑多如麻点遍布整个叶片,呈圆形或不规形;后期花序发病花枝变黄变褐,最后花枝死亡,果实感病出现,暗绿色椭圆凹陷,成熟果发病甚至腐烂。病菌主要在通气透光差,湿度大,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
槟榔叶斑病:在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重病区发病率80%~95%。严重时病叶枯萎,植株死亡。幼龄株受害病斑累累。病菌传播方法同炭疽病。气温偏高,阴雨多湿,发病严重。
槟榔细菌性条斑病:在槟榔生长各个时期,任何器官都可发生。严重影响槟榔的产量跟品质。发病初期,叶片病斑为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椭圆形小斑点,或短条斑,黄晕明显,病斑穿透叶片两面,发病后期,病斑扩大至1cm以上,长度可延至羽片顶端,叶轴发病,病斑褐色无晕,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叶鞘发病病斑褐色无晕,微凸起,穿透3片叶鞘,单病斑近圆形,可汇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块,病情严重时叶片枯死。该病主要靠种苗、雨水传播,台风过后发病严重
槟榔芽腐烂芯病:昆虫危害槟榔嫩芯嫩芽后未及时发现用药防治,导致伤口进一步恶化感染病菌,最终导致心芽腐烂,一般是由真菌细菌混合发生。
槟榔根腐病:该病感染后造成根及茎基部坏死腐烂,植株萎蔫,最后整株死亡。槟榔根部受害后,地上部叶色变黄萎蔫,生长势差。挖出病株,根部染病部位变成黄褐色或腐烂,维管束坏死。


槟榔椰心叶甲:属毁灭性害虫。它在寄主上的危害部位为最幼嫩的心叶,叶片受害后出现枯死被害状,严重时植株死亡。椰心叶甲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在海南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现象。
槟榔红脉穗螟:为鳞翅目害虫,主要钻食槟榔的花穗和果实,偶尔也为害槟榔心叶。
幼虫钻入槟榔的佛焰苞,被害花苞多数不能展开而慢慢枯萎。
已展开的花苞,幼虫把几条花穗用其所吐出的丝缀粘起来,隐藏其中,取食雄花和钻蛀雌花。
幼虫可从果实的果蒂的附近的幼嫩组织入侵,钻食果肉,被蛀果提早变黄干枯而造成严重落果。
槟榔蛞蝓(鼻涕虫)、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一般蛞蝓、蜗牛会沿着槟榔树干爬上茎顶咬烂槟榔花苞、花序、嫩果,还会滋生病害,对槟榔危害性极大。蛞蝓生活在陆地上,喜欢荫湿环境,昼伏夜出。蛞蝓喜食萌发的幼芽、幼苗叶片及果实等。
槟榔介壳虫:主要为康氏粉蚧、失尖蚧、圆蚧为主,主要危害槟榔的叶片和果实,若虫和雌虫吸取被害组织的汁液,使被害部位失绿发黄,导致果实失去商品性。防治介壳虫的最佳时期(若虫孵化盛期)
槟榔根部方案(病害处理+改良土壤+生根+营养)
槟榔保果方案(调节+营养)
槟榔全面解决方案(杀虫+杀菌+保果)
![]() | ![]() |
![]() | ![]() |
槟榔绿叶解决方案(杀菌+美叶+保果)
槟榔蛞蝓、蜗牛解决方案(喷施+撒施)

槟榔蚧壳虫解决方案

得福农业围绕槟榔技术推广,构建 “线下示范 + 现场互动 + 线上传播” 的三维联动模式,以精准、直观的方式将技术落地到种植端,助力槟榔种植户掌握关键技术。
在线下核心推广层面,得福农业以 “实验示范 + 实地观摩” 为核心抓手。通过建立槟榔技术实验示范园,让技术效果 “看得见、摸得着”;组织种植户开展实地观摩活动,由农技人员现场讲解实验细节、技术要点及实际收益,对比传统种植与技术应用的差异,强化种植户对技术的信任与认知,解决 “技术好不好用” 的核心疑虑。
在线上传播层面,得福农业布局多平台自媒体矩阵,实现技术信息的持续触达与扩散。在抖音开设 “得福农业 - 农技服务号”,微信视频号 “得福农业” 同步更新,微信公众号 “得福农业” 则作为深度内容载体,形成 “短视频引流 + 公众号留存” 的传播闭环,让技术推广突破时间与地域限制,覆盖更广泛的种植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