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蓝晶微生物:企业应理性对待农资大零售
反内卷进行时!8月20-21日由农资与市场传媒联合壹农盟举办的2025农资渠道变革与大零售落地研讨会将在中国·青岛星河湾开幕。分享农资大零售实战案例,精准对接上下游资源!上海蓝晶微生物诚挚邀请广大农资同仁莅临参会!
一、对农资大零售的理性认知及对传统渠道的影响
农资大零售是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农资流通深度融合的产物,诞生在行业转型变革的艰难时期,因此一定有其特殊的发展意义。其本质并非替代传统渠道,而是通过供应链重塑、渠道扁平化和数字化工具(如直播引流)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客户基数几何级增长。蓝晶微生物认为,这一趋势对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 价格体系冲击:大零售以“明码标价+低价策略”重构用户认知,倒逼传统经销商压缩中间加价环节;
2. 服务能力分化:大零售整合全品类供应链,弱化传统渠道的分散式服务优势,但缺乏农技深度服务的零售商将加速淘汰;
3. 渠道格局重构:传统代理层级被简化,具备技术赋能或区域作物服务能力的经销商将与大零售共存,形成“扁平化+专业化”新生态。
二、农资大零售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坚定看好其发展潜力,但未来形态将由少数成功者定义,依据如下:
需求端驱动:土地流转加速催生规模化种植主体,其对“集中解决方案”的需求取代分散采购,为大零售提供土壤;
效率优势:通过直连厂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并依托互联网工具突破传统获客瓶颈;
生存门槛明确:长期成功需三大核心能力:稳定客户流量(线上引流半径)、供应链整合力(全品类价格优势)、农技服务深度(尤其农药等专业技术产品)。当前入局者众,但具备全链路能力者不足30%,行业将经历快速洗牌。
三、本地实践观察:差异化探索初现雏形
以上海及华东市场为例,农资大零售仍处早期阶段,但周边区域已涌现典型模式:
山东“门金农资”等平台:依托直播降低获客成本,辐射半径达200公里,以低价+全品类吸引种植户,但面临大品牌货源短缺和服务浅层化挑战;
四、蓝晶微生物的渠道策略:聚焦基因优势,赋能非直营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与市场定位,我们的策略明确:
1. 不直接运营大卖场:蓝晶的竞争力在于合成生物学研发与生产制造(如聚谷氨酸保水剂、PHA盐碱改良剂、T6P等),而非终端零售运营;
2. 优先赋能优质大零售渠道:
产品定制化供应:针对大零售平台需求,开发高性价比专用型生物制剂;
技术协同赋能:提供作物解决方案和技术培训,弥补大零售服务短板,共建“产品+技术”壁垒;
3. 深化FtoC模式:依托盐城智能工厂产能,与大型平台商/区域服务商直联,减少流通层级,确保价格竞争力。
五、青岛研讨会期待:验证认知、探索协同
本次参会旨在实现三大目标:
1. 趋势验证:通过一线案例剖析,校准对农资大零售终局形态的判断(如盈利模型、生存周期);
2. 资源对接:筛选具备区域流量基础、急需产品技术赋能的平台商,探索定制化合作;
3. 服务模式创新:学习“技物结合”最佳实践,将蓝晶的田间应用技术(如盐碱地改良T6P方案)嵌入大零售服务体系。
结语
农资大零售是渠道进化的重要分支,但绝非唯一路径。
蓝晶微生物将以研发深挖产品力、以开放生态赋能渠道变革,与真正解决种植痛点的伙伴共建可持续农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