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肥害真要命!果子掉、植株蔫,别慌!用这几招,还有得救

作者:天天学农草莓种植团队 2022/10/7 15:53:37
草莓出现肥害时有什么表现?草莓发生肥害时会出现叶片没有光泽、叶缘失水干枯,苗子整体没精神,下部叶片边缘焦枯,叶肉出现黑斑等现象。草莓为什么会产生肥害?1.有机肥使用不当田块施入了大量的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比如鸡粪、猪粪等。未腐熟的有机肥在土壤中会继续发酵,发酵会产生高温,导致烧根死苗。哪怕有机肥已经腐熟,如果用量过大,且集中在草莓的根系附近,还是会产生肥害的。2.棚温过高如果草莓是大棚种植的,过高

草莓出现肥害时有什么表现?

草莓发生肥害时会出现叶片没有光泽、叶缘失水干枯,苗子整体没精神,下部叶片边缘焦枯,叶肉出现黑斑等现象。

草莓为什么会产生肥害?

1.有机肥使用不当

田块施入了大量的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比如鸡粪、猪粪等。未腐熟的有机肥在土壤中会继续发酵,发酵会产生高温,导致烧根死苗。

哪怕有机肥已经腐熟,如果用量过大,且集中在草莓的根系附近,还是会产生肥害的。

2.棚温过高

如果草莓是大棚种植的,过高的棚温会促进施肥料有效养分的释放,一旦释放过快就会造成肥害。

3.化肥用量过多,浓度过大

在缓苗期施肥,或者草莓移栽定植后不久,幼苗刚刚返苗活棵,就立马施入超量无机肥,这样很容易产生肥害。

在草莓膨果期的时候,有的果友为了加快草莓膨果成熟,就缩短了施肥周期,增加了施肥用量。这样很容易导致肥料过量烧根、叶片失水。

在冬季气温和地温低时,草莓的根系活力弱,只能吸收一部分养分,多余的养分还会聚集在根系周围,肥料浓度升高导致植株毛细根受损严重,叶片出现焦边现象,最终导致肥害出现。

4.没有及时敞膜

草莓施肥后,在地膜交界处没有敞膜,容易造成肥害 。

5.灌水量低

灌水量低比较常见,大多数果友在一茬果期猛冲肥料,但是走的水非常少(个别果友每次冲肥时肥料+清水只冲10分钟)。这样很容易造成根系周围的盐分累积量过高,根系受到损伤导致肥害。

6.打药冲肥同时进行

打药后叶片水分已经达到饱和,此时再进行施肥会导致肥料无法正常吸收而造成肥害。

7.多种肥料混合使用

多种肥料全部混在同一个吸肥桶中,致使肥料与肥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出现肥害。如磷肥和钙肥一起混合施用会形成磷酸钙沉淀,降低肥料利用率,根系无法正常吸收肥料最终导致造成肥害的发生。

根据以上肥害发生的原因将肥害分为4类

脱水型肥害

施用化肥过多或土壤水分不足,导致草莓细胞内水分反渗透脱水。受肥害的草莓表现萎蔫,似霜冻或开水烫的一样,轻者影响生长发育,严重会全株死亡。

熏伤型肥害

在气温较高时施用氨水、碳酸氢胺等肥料,产生大量的氨气,使草莓下部叶尖发黄,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会发生赤黄枯死。

烧种型肥害

在进行叶面施肥时,使用的浓度过大,会造成叶片烧伤。

毒害型肥害

有些肥料,比如石灰氮需要在土壤中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才能被植物吸收,但在转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草莓离不开肥,但这肥其实还真的不好把控,放少了效果不好,放多了又容易出肥害。人人都知道放适量,但适量具体是多少呢?这就要根据你种的草莓品种和土壤情况来决定了。下面看看参考方法。

怎样避免草莓肥害的发生?

有机肥要经过充分腐熟

在草莓整地前1~2个月可以开始堆肥,可以用畜禽粪、菜籽饼和水进行,20天左右翻堆一次。

追肥分期,少量多次

一般全年追肥8次左右。秋季扣棚前2~3次,在定植缓苗后植株生长旺盛期追肥一次,第一次追肥一般每亩追三元复复合肥10公斤,再加清粪水10担更佳,准备扣棚时追肥一次。在扣棚后坐果前2~3次,以磷、钾肥为主进行浇施,一般亩施磷、钾复合肥10公斤左右。采果后追肥3~4次,当采收1~2批果子后,一般亩施 复合肥15公斤,肥液浓度应保持在0.4~0.6%。

浇施与根外施肥相结合

一般微量元素肥料,如硼锌、钼和激素等以叶面喷施为主,追肥后要将地膜交界处敞3~4天再盖严,同时注意敞外层膜通气透风。

不要同时打药冲肥

打药和冲肥的时间最好间隔4小时以上。

避免多种肥料混施

肥料最好单溶单冲,防止互相作用。

草莓肥害发生后怎样补救?

敞地膜透气,大棚放风

为了避免熏伤型肥害的加剧,我们要敞开地膜交界处,将地膜内高浓度的氨气等气体排掉。如果是大棚草莓,还需要适当适量放开大棚膜通风透气。

喷水增湿保温

用滴管适当进行浇水,稀释土壤中肥液浓度,使根系尽快恢复,早发新根。在浇水后覆好大棚膜放风口保温。

搭盖遮阳物防强光直射

肥害后适当进行遮强光处理,有利于草莓缓慢恢复茎叶生长点。

适当冲施微生物菌剂

微生物菌剂可以平衡土壤养分,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低土壤盐浓度。

总结

施肥的时候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化肥用量要适当,施肥后要灌足水,避免同时打药冲肥、肥料混用。肥害发生后要敞地膜、喷水、遮强光、冲施微生物菌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