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根瘤菌的利用

作者:王险峰农业网 王险峰、谢丽华、王利 2022/3/10 8:24:13
一、农用微生物分类农业应用微生物可分为寄生菌和腐生菌。1.寄生菌寄生在活体植物上的微生物称为寄生菌。寄生菌又可分两类。一类是共生菌,典型的代表是大豆根瘤菌。利用豆类作物提供营养生存,从空气中固定氮素营养,回报大豆,促进生长。根据研究,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好),每亩固氮菌可为豆类作物提供纯氮10~13千克。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及其它作物线虫)也应该属于共生菌,其种类有

一、农用微生物分类


农业应用微生物可分为寄生菌和腐生菌。


1.寄生菌


寄生在活体植物上的微生物称为寄生菌。


寄生菌又可分两类。


一类是共生菌,典型的代表是大豆根瘤菌。


利用豆类作物提供营养生存,从空气中固定氮素营养,回报大豆,促进生长。根据研究,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好),每亩固氮菌可为豆类作物提供纯氮10~13千克。


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及其它作物线虫)也应该属于共生菌,其种类有上万种。

 

另一类是寄生菌,即对作物有害的病原菌的统称。


多年来耗费无数人的精力,分出有数以万计的致病病原菌。

 

2.腐生菌


寄生在死去的动植物残体上的为腐生菌。


腐生菌又分两类。一类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有氧发酵动植物残体的叫有氧发酵腐生菌,堆制有机肥pH值为中性(植物的中性是6.5),有醇香味,可平衡作物营养,抑制病原菌繁殖。另一类是夺取动植物残体内组织的氧气进行无氧发酵,叫无氧发酵腐生菌,发酵有机肥为酸性,有臭味;除氮、钾矿物质有效,其它矿物质元素都失去利用价值;同时产生大量甲烷、硫化氢、胺等有害气体,使土壤变酸,污染环境,滋生病原菌,抑制作物生长。

 

二、影响固氮菌固氮的因素

 

历经40多年研究,影响固氮菌固氮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体会:


1. 施化肥严重影响固氮菌固氮。特别施氮肥越多,根瘤个体大,是空心,有如人类把猫当宠物养,猫不抓老鼠。


2. 施农药严重影响固氮菌活性,特别是种衣剂根瘤菌无法寄生。


3. 不同豆类品种间寄生固氮菌小种有差异。人工繁殖根瘤菌无法适应新环境与新的大豆品种。


4. 大豆接种固氮菌


千辛万苦用人工从大豆田间筛选或克隆繁殖固氮菌,室内盆栽固氮效果好,原因是接种量大,环境影响因素少。施到田间无法与本地土壤自有的根瘤菌竞争,接种根瘤菌几乎找不到,某研究院与欧洲某国合作10年,从黑龙江垦区筛选最好的大豆根瘤菌,以失败告终。


5. 长期大量使用化肥,或使用无氧发酵有机肥,土壤有机质耗尽,土壤板结,严重影响固氮菌活性。

 

三、豆类根瘤菌有利于土传病害的寄生

 

以大豆为例,由于大豆根瘤菌的寄生,大豆根腐病菌可随着根瘤菌的寄生大豆孔隙进入大豆根部,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通道。大豆生育前期(从出苗到开花初期,气温25℃之前),不断有病原菌侵入。特点是侵染早,伴随低温高湿的环境,危害严重。同时加重药害、肥害。同时还有大豆孢囊线虫侵入。


线虫有上万种,线虫和作物也是共生关系,绝大多数线虫对作物有益。


线虫一般只有4个种在土壤有机质低的风沙盐碱地造成危害。线虫危害是缺乏营养,据研究,在土壤有机质3%以上的土壤,大豆孢囊线虫密度比有机质含量低的风沙盐碱地高几倍,但并不显示叶黄,或抑制生长。

 

四、大豆根瘤菌的利用

 

1. 大豆不需要施任何化肥,施化肥(特别是施尿素态氮肥)是减产措施。


不要往大豆田接种人工繁殖的根瘤菌,土壤不缺根瘤菌,而是缺乏秸秆有氧发酵堆制的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创造既给作物与有益微生物提供营养,又使作物根系在土壤中自由伸展和有益微生物繁殖的良好生态环境。


2. 合理轮作


传统轮作方式大豆要与小麦、玉米、小麦、油菜、甜菜等三区轮作,大豆尽量不重茬,不迎茬。


新的研究成果大豆与玉米或高粱、谷子、小麦、大麦等作物轮作,是利用根瘤菌的最佳方式。


近30年来,美国农业专家多次来黑龙江垦区交流,他们多次提问,你们种大豆为什么施化肥?并介绍美国大豆根瘤菌利用的经验。美国近30年来实行大豆不施化肥与玉米不施氮肥,玉米全国平均亩产500千克提高到750千克,增产33%;大豆平均亩产亩产200千克提高到225千克,增12.5%。


大豆与玉米轮作,大豆不施化肥,玉米不施氮肥,可节约亩成本,又增产。


五、大豆根腐病综合治理


1.有机肥(有氧发酵)是最好的治理根腐病的有效措施。


理论基础是平衡营养,平衡土壤与作物体内微生物群体与酶的代谢。一般秸秆有氧发酵堆制有机肥每亩施3吨, 可有效控制土传病害侵染。


用含纤维素较高的木屑、竹子、山柴有氧发酵堆制有机肥每亩施3吨,可有效解决土传病害与线虫侵染与危害。


2.用功能性植物营养剂拌种


经过30多年的研究,每100千克大豆种子,用益护200毫升+禾生素100毫升混合拌种。


可以淘汰化学药剂拌种。


大豆一片复叶期,每亩用益护50毫升+禾生素50毫升+100毫升酿造醋混合喷雾。


6月下旬,气温平均25℃之前,病原菌孢子萌发侵染之前,每亩用益护50毫升+禾生素50毫升+酿造醋150毫升混合喷雾。次配方既可预防药害、肥害、根腐病及中后期大豆病害(菌核病、褐斑病、灰斑病等),促进大豆生长发育,增加大豆体内有益菌群繁殖,又有抗低温,抗倒伏、早熟高产优质功能。


3.大豆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


(1)土壤耕作很重要

要有深翻,深松基础;土壤容重不得超1.1。


(2)中耕四遍,特别是6月末七月初,温度超过25℃之前一定要深中耕,有利于控制中后期大豆病害(大豆根腐病、灰斑病、褐斑病等);有利于大豆扎新根。


(3)秋整地、秋施除草剂

除草剂选择以苗前为主,采取混土施法【参考王险峰编著《除草剂安全高效使用技术》2016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秋季施除草剂可比春季苗前除草剂增产10%,比苗后施除草剂增产25~50%。秋施除草剂混用配方与用量参考《王险峰农业网》。


(4)农艺措施必须服从机械措施。

如大豆种植密度实行大垄稀植,垄距70厘~75米,密度比限行推广密度降低50~55%,有利于中耕,通气,抑制根腐病,后期菌核病等发生;大豆矮秆增产,育种家苦思苦思几十年没有解开之谜是大垄稀。


目前黑龙江省推广的大垄密植,一旦大豆化学除草失败,不能采取机械中耕,种植密度过大,不利于根腐病控制,中后期病害发生与危害严重;不利于中耕培土,增温防寒,根系不发达,倒伏严重,并不是增产稳产种植技术。


(5)适期播种

将大豆播种始期从气温稳定通过10℃改为13℃,推后10天是高产期,是减少根腐病,药害、肥害,培育壮苗,预防倒伏的促早熟,高产优质重要措施。


(6)退后1~2积温带选择大豆品种。

我国多年错误计算有效积温,导致越区种植。


作物光合作用的温度是25~30℃,时间是晴天上午9~12时 ,据研究大兴安岭,黑河、哈尔滨气象资料分析,气温达到25℃是在同一日,立秋后降温大兴安岭与哈尔滨有差异。为了方便计算退后1~2个积温带选品种。


(5)、(6)两项解决了黑龙江省北部受温度影响,作物药害、肥害、病害发生严重,秋季贪青晚熟,倒伏,品质差,产量波动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