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香蕉生产中或存在违规使用噻虫胺等问题
2025/5/9 9:50:53
日前公开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国内部分地区香蕉生产中或存在违规使用噻虫胺等杀虫剂问题,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调查广西香蕉的农药残留情况,评估其农药残留风险,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对2024年在广西香蕉生产基地及市场采集的263份香蕉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和定量,并结合食品安全指数法和危害物风险系数
为调查广西香蕉的农药残留情况,评估其农药残留风险,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人员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对2024年在广西香蕉生产基地及市场采集的263份香蕉样品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和定量,并结合食品安全指数法和危害物风险系数法进行了联合风险评估。
结果表明,香蕉全果样品中共检出27种农药残留,果肉样品中检出8种农药残留,全果和果肉样品中检出率最高的农药分别是吡唑醚菌酯(54.8%)和吡虫啉(8.7%)。所有检出农药的食品安全指数均小于1,表明农药残留的安全性风险可接受。从危害物风险系数的结果看,全果中的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吡虫啉和噻虫胺存在高预警风险,果肉中的甲基硫菌灵存在中度预警风险。因此,上述5种农药应被视为关键控制风险因素,在日常监管中持续监测。
截至2025年3月底,在我国香蕉树上有效登记的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吡虫啉的产品分别为133个、141个、1个、1个,尚无噻虫胺产品登记。同时,考虑到噻虫嗪在植物体内降解物主要为噻虫胺,且噻虫嗪同样未在我国香蕉树上登记的情况,不排除部分蕉农在生产中违规使用了噻虫胺或者噻虫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