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螨脲——潜力不断被挖掘的长效杀虫剂
夏秋季是害虫的高发季,繁殖速度快,危害严重,一旦防治不到位,就会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小菜蛾、棉铃虫、烟青虫等鳞翅目害虫,不但危害叶片,还常常损毁大量果实,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
害虫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挖掘已有产品的市场潜力,无疑是快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当前杀虫剂市场热度非常高的两款产品虱螨脲和虫螨腈,就属于经过市场考验,不断被挖掘的潜力产品,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聊一聊隐藏实力的长效杀虫剂——虱螨脲。
虱螨脲是20世纪90年代由诺华(现为先正达)公司开发生产的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于1993年在法国首先上市,用于玉米,商品名为Match。
在农业领域,虱螨脲现已在许多国家取得多种作物上的登记,尤其是针对大豆、棉花、玉米和蔬菜等作物,虱螨脲对棉花和蔬菜上的夜蛾(Spodoptera spp.)防效优秀。日本和巴西是目前虱螨脲的主要海外市场。
在动物健康领域,虱螨脲用于防治猫、狗身上的跳蚤,商品名为Program。
在公共卫生领域,虱螨脲在美国登记用于防治白蚁,商品名为Zyrox。
外文名:Lufenuron
2.
化学名称:N-[[[2,5-二氯-4-(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氨基]羧基]-2,6-二氟苯甲酰胺
3.
CAS登录号:103055-07-8
4.
化学结构式:
作用机理
虱螨脲是一种抑制昆虫蜕皮的高效广谱低毒杀虫剂,通过对几丁质生物合成的抑制,阻止昆虫表皮的形成而起到杀虫作用。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一定的触杀作用,没有内吸性,但有良好的杀卵效果,对低龄幼虫防治效果显著。
合成路线
主要中间体:2,6-二氟苯甲酰胺、2,5-二氯苯酚、草酰氯。
虱螨脲工业化合成工艺路线主要有二条, 都是异氰酸酯与胺反应得到脲,工业化大多以路线二为主。
第一条路线是由2, 6-二氟苯甲酰胺与 2, 5-二氯-4-(1, 1, 2, 3, 3, 3-六氟丙氧基)苯基异氰酸酯,合成得到虱螨脲。
第二条路线是由 2, 6-二氟苯甲酰异氰酸酯与 2, 5-二氯-4-(1, 1, 2, 3, 3, 3-六氟丙氧基)苯胺,合成得到产品虱螨脲。
登记情况
2001年虱螨脲在我国获得临时登记,2007年转为正式登记。
截止2022年8月16日,国内正式登记的虱螨脲证件数量为164个,其中原药登记证25个,单剂登记证52个、混剂登记证87个。制剂剂型以悬浮剂为主,数量达99个,其次为乳油26个、水分散粒剂7个、微乳剂6个、水乳剂1个。
从防治对象上看,登记为夜蛾类的113个,其次是锈壁虱20个、菜青虫6个、棉铃虫3个。值得关注的是登记为防治韭蛆的证件也有6个,开拓了虱螨脲由地上喷雾到地下灌根的使用。
从登记证的使用范围看,国内已经开始关注虱螨脲的制剂出口业务,江苏苏滨生物农化有限公司登记48.8%的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用于产品出口至柬埔寨。
从最近几年虱螨脲获批登记证数量来看,2017年新登记11个,续证5个;2018年新登记21个,续证1个;2019年新登记1个,续证13个;2020年新登记15个,续证10个;2021年新登记66个,续证7个。我们不难发现,虱螨脲的关注度正在持续提高。
原药生产企业
虽然虱螨脲国内原药登记证达25个,但真正开车供货的厂家并不多,当前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北卡化学有限公司、德州绿霸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河南金鹏化工有限公司和江苏建农植物保护有限公司等。
全球应用情况
虱螨脲已顺利获得欧盟的再登记。但虱螨脲主要海外市场仍然是以巴西的大豆以及日本的蔬菜为主。
2014年,由于巴西市场的增量,先正达虱螨脲的销售额增至1.20亿美元,先正达销售额基本可达全球虱螨脲市场的58.5%。2009—2014年的虱螨脲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6%,市场成长性良好。
虱螨脲的特点
1、杀虫特殊
虱螨脲通过胃毒和触杀作用来防治害虫,强力杀卵,害虫在受药48小时内产卵的95%以上不能孵化,在10天内产的卵不能正常孵化;成虫在接触药剂或取食含有药剂的露水后,虽然不能死亡,但其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可有效减少虫源。虱螨脲对成虫的直接杀灭效果较差。因此建议在害虫发生前期使用效果最好。
2、杀虫谱广
虱螨脲对玉米、大豆、花生、蔬菜、柑橘、棉花、马铃薯、葡萄等多种作物鳞翅目害虫有高效,特别对夜蛾类害虫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玉米螟、粘虫、二点委夜蛾、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抗性害虫具有优异的药效。对蓟马、锈螨、白粉虱等挫吸式或刺吸式害虫也有独特的杀灭作用。
3、杀虫活性高、速效性差
虱螨脲对害虫的毒性高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它的毒性等同或略低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因此实际应用中虱螨脲用药量少,防治效果突出。虱螨脲一般3-5天才能达到杀虫高峰期,所以建议复配一些速效性高的药剂。比如甲维盐、菊酯类等产品。
4、安全性高
虱螨脲对鱼和哺乳动物低毒,对大多数有益昆虫有选择性,对人畜、作物和环境安全性好,对蜜蜂安全,而且不会引起刺吸式害虫再猖獗,可在大多数作物上使用不会产生药害。
5、持效期长
害虫接触药剂及取食有药剂的叶片后,2小时内嘴巴被麻醉停止取食,从而停止危害作物,3~5天达到死虫高峰,持效期10天左右,最高可达20天以上,可减少喷施次数,降低人工成本。
6、保叶率高
杀虫的目的是不让害虫危害庄稼,保叶率的高低是衡量产品价值的指标。针对水稻卷叶螟防治效果来进行对比,虱螨脲保叶率可达到90%以上,能显著增产。
7、低毒、低残留
虱螨脲在作物体内容易分解,在土壤和水中也容易分解,所以,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很低,对环境也没有污染,适用于害虫无公害综合治理。
8、混配性好
虱螨脲能与甲维盐、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多种杀虫剂混配,增效作用都十分显著,延缓了害虫的抗药性。
前景展望
新型杀虫剂更新换代慢,研发成本高,而常规杀虫剂的抗药性问题日益凸显、杀虫不杀卵的缺陷以及人工成本在生产管理中的合理占比,都为虱螨脲在诞生二十多年后再获关注埋下伏笔。
在防治鳞翅目害虫方面,虱螨脲以其独特的“防虫杀卵”特性,正在被广大农民朋友逐步了解并接纳,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销售额持续增长。
而虱螨脲良好的混配性,决定了虱螨脲可与其他杀虫剂(如虫螨腈)复配,提高杀虫速度,延长防治期,延缓对产品的抗性,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工成本……很好的规避了虱螨脲自身杀成虫慢的短板,是非常适合绿色农业管理用药的产品。
相信通过用药方式和推广方向的不断探索,虱螨脲未来的增长潜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