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布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5 大关键要点全解析

作者:产业投融与数据决策 内容团队 2025/8/21 15:20:11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与发展脉络(一)政策演进历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历经多年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12 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 - 2015 年)》引入“全域”理念,标志土地整治迈向新阶段。2019 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国家层面明确定义,强调科学规划、整体保护及聚焦三大核心目标。2020 年自然资源部 37 号函明确试点四大核心任务。20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与发展脉络

(一)政策演进历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历经多年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2012 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 - 2015 年)》引入“全域”理念,标志土地整治迈向新阶段。

2019 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从国家层面明确定义,强调科学规划、整体保护及聚焦三大核心目标。

2020 年自然资源部 37 号函明确试点四大核心任务。

2021 年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将产业布局优化纳入,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五位一体”发展要求契合。


(二)发展阶段剖析

1. 地方探索期(2003 - 2018 年):以浙江“生态省建设”为起点,东部省份率先实践,2018 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获国际认可。


2. 国家试点启动期(2019 - 2020 年):自然资源部出台全国性政策,明确试点数量与备案要求,搭建顶层框架。


3. 试点深化规范期(2021 年):配套文件密集出台,细化方案编制、资金筹措等实操标准。


4. 全面推广与制度完善期(2023 - 2025 年):强调耕地保护底线,2024 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指南》发布,标志政策体系成熟,推动工程全国落地。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755663169016.png

二、央企布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 5 大核心要点

(一)紧扣项目包装核心原则

1. 规划引领,全域统筹: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打破行政与部门壁垒,统筹三类空间整治。

 农用地整理:推进耕地连片化、农田标准化,提升耕地质量与生产效率。

 建设用地整理:优化村庄布局,复垦工矿废弃地,盘活闲置用地,为产业发展留空间。

 生态保护修复:结合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治理水土流失,修复矿山生态,保护文化遗存。


2.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政府承担组织与监管职责,引导多元主体协同。

 政府职责:制定规划、明确标准、协调资源、保障权益。

 协同机制:村集体组织农民参与,企业负责产业投资运营,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与创新。


3. 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严守“耕地保护”与“生态安全”底线。

 耕地保护: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新增耕地经验收合格入库。

 生态安全:避免过度开发,采用生态友好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


4. 尊重民意,保障权益:让农民全程参与、成果共享。

 前期调研:征求农民对整治方案、产业选择、收益分配的意见。

 实施阶段:保障农民知情权等权益,允许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

 后期保障:建立权益保障机制,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5. 产业融合,富民强村:以产业为整治动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第一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提升附加值。

 第二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与冷链物流,延伸产业链。

 第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打造“农业 + 文旅”模式。


6. 试点先行,稳步推进:遵循“试点先行”原则。

 试点选择:挑选基础好、潜力大、意愿强的区域。

 经验总结:形成可复制模式,成熟后扩大范围。


(二)明晰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1. 政府财政资金:用于公益性部分,提供启动资金。

 专项资金:用于耕地保护等,专款专用。

 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各类涉农资金,提高效益。

 专项债券:用于公益性项目,以未来收益偿还。


2. 金融信贷资金:提供中长期支持。

 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重点领域,期限长、利率低。

 商业银行贷款:投向经营性项目,关注收益与风险。

 专项金融产品:结合指标质押,降低融资门槛。


3. 社会资本投入:推动项目可持续。

 企业投资:包括产业与工程建设投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分红。


4. 指标交易收益:实现资金回笼。

 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收益用于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价格高、收益大,用于乡村振兴与土地整治。


(三)精准选择项目落地模式

1. 投资人(自营)模式

 适用场景:地方政府规划与监管能力强但资金与经验薄弱地区。

 操作流程:政府选投资人,签订协议,明确各方职责,投资人通过指标交易等收益回收投资。

 核心优势:政府专注监管规划,投资人责任明确,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2. 投资人 + EPC 模式

 适用场景:政府资金紧张且专业能力缺乏地区。

 操作流程:政府授权平台公司,平台公司选投资人或联合体,各方分工协作,收益优先偿还投资人本息。

 核心优势: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推进效率,政府风险可控。


3. EPC + O 模式

 适用场景:地方政府财力雄厚但专业能力不足,项目公益性为主地区。

 操作流程:平台公司自筹资金,招标选 EPC + O 企业,负责全流程实施,平台公司监管考核。

 核心优势:政府主导资金,避免重建设轻运营,确保符合规划目标。


4. 特许经营模式

 适用场景:项目现金流稳定,可自平衡地区。

 操作流程:政府选投资人,签特许经营协议,投资人负责投资、建设、运营,期满移交。

 核心优势:市场化运作,投资人注重质量与可持续性,提升项目效益。


(四)深入理解整治内涵与意义

1. 内涵:以乡镇为单元,统筹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实现从单一要素治理向全要素协同治理转变。


2. 意义

 应对资源挑战:破解乡村耕地碎片化等问题,创新土地治理模式。

 支撑国家战略:推进农用地提质增效、建设用地集约优化等工程,实现多项目标。

 政策支持: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从基础构建到深化实施,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五)熟悉项目流程与申报要点

1. 项目流程

 投融资及前期:选定乡镇,摸底需求,编制村庄规划。

 落地实施:从空间规划、耕地提质等六维框架推进。


2. 方案编制

 编制主体:县级政府组织多方共同编制。

 编制依据: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落实“三区三线”。

 主要内容:明确整治目标任务等,征求群众意见。

 资金保障:明确各类资金来源。


3. 项目申报

 申报主体:县级政府逐级申报。

 申报流程:取得村民支持,编制材料,逐级审核上报。

 审批要求: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按规定批准。


4. 注意事项

 维护权益: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合法权益。

 遵循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等原则。

 监测监管:建立监管机制,确保依法依规。

 后期管护:明确管护责任,确保成果长效。

2央企布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5大核心要点-1755663230904.png
三、央企布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风险与应对

(一)风险类型

1. 政策风险:政策调整可能影响项目规划、资金支持与收益模式。

2. 资金风险:资金筹集不足、使用效率低或回收困难,影响项目进度与可持续性。

3. 市场风险:土地指标交易价格波动、产业市场需求变化,影响项目收益。

4. 实施风险:项目实施中可能面临工程质量、生态破坏、群众反对等问题。


(二)应对策略

1. 政策风险应对: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提前调整项目策略。

2. 资金风险应对:制定多元资金筹措方案,优化资金使用,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3. 市场风险应对:开展市场调研,合理规划产业,创新经营模式,降低市场波动影响。

4. 实施风险应对:严格把控工程质量,采用生态友好技术,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及时解决问题。

3央企布局全域土地整治风险与应对-1755663287234.png

四、结语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支撑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工程。央企布局其中,需紧扣项目包装原则,明晰资金来源,精准选择落地模式,熟悉项目流程与申报要点,同时有效应对各类风险。通过科学规划与实施,为实现耕地保护、生态改善、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等多重目标贡献力量,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