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3家农资店被罚,都是进货失误惹的祸!
我们都知道,在农资行业,农资实体店是重点管理、严查的对象,农资零售商一旦行差踏错,那造成的结果可能是自己无法承受的。
所以,农资人进货一定要谨慎再谨慎,近期就爆出了3位农资零售商因为进货出问题被罚款的消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3位农资零售商均因产品被罚
案例1: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一农资店因网购60瓶杀扑磷假农药销售被罚15000元。
该农资店老板在网上购买了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40%杀扑磷,其中登记作物为:柑橘树,但自2015年10月1日起,杀扑磷就被禁止在柑橘树上使用,这个生产公司却名目张胆地登记柑橘,可见是不正规公司,零售商也被连累!
案例2:近期,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某农资店因销售不合格产品被罚没230元。
该农资店所售卖的肥料为不合格产品,其中腐植酸含量标的是≥30,但实测结果却<1;大量元素含量标明值为≥200,实测结果为4,严重不符合标明值要求。
案例3:近期,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某农资店因销售不合格产品被罚款人民币66元。
该农资店老板销售货架上摆放着寒护超强抗寒防冻剂等4种肥料与有关系统查询的肥料登记标签不符合。
2.农资店要严于律己,
进货渠道一定要注意
由以上几个案件可以看出,农资店进产品一定不能马虎不得。农资实体店是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对象,要严于律己,不靠谱的进货渠道不要选择。
所以,建议农资零售商们,一定要选择靠谱的进货渠道:
(1)大厂家、知名品牌;
(2)你合作很多年,知根知底的厂家、代理商。
另外,如果你想要线上进货,那一定要严格筛选厂家,电商平台价格相对是比较低,但同时也有较多假货流通,屡禁不止,对于农资店来说,风险较大,一旦出了问题很难收场!
3.一旦查出有不合格产品,
对农资店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农资店出现这种情况,声誉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首先给种植户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只要有一款产品出问题,那么你店里的所有产品都会被认为是“不安全的、不靠谱的”,甚至你可能会因此失去很多客户。其次,这是给同行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把柄,会成为同行的谈资,想想都够可怕的!
农资店想要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那就只有优化进货渠道,严格保证产品质量,不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最后,农资店是离种植户最近的人,是农资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咱们有义务坚守好这道防线!
让种植户买到真货好货,做到增产增收,这才是我们农资人最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