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病虫绿色防控科普:豇豆禁用农药
豇豆是我国的传统种植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豇豆,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植物,广西通常称为豆角,起源于非洲,喜温喜光,旱地种植,属短日照作物。广西是豇豆的优势种植区,常年种植豇豆,主要有冬春和秋季种植,冬春种植时间为1-5月、秋季种植时间为8-11月。
病虫原本就存在于自然界,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虫源开始繁殖,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作物造成危害。豇豆从播种到收获结束,大约要3-5个月,整个生育期都会遭受到多种病虫为害,目前文献报道的豇豆病虫害共36种,其中病害19种,主要有枯萎病、根腐病、锈病、叶斑病等;虫害17种,主要有蓟马、豆荚螟(豆野螟)、美洲斑潜蝇、露尾甲、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白粉虱和叶螨等,如不实施有效防治,病虫危害轻则减产20%-30%,严重时损失50%-80%乃至绝收,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我们推出“豇豆病虫绿色防控”系列科普文章,为了方便大家,也将同步推出相应微视频,希望跟大家一起科学防控豇豆病虫,保障豇豆的质量和产量,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重要蔬菜品种的豇豆,由于常年种植,病虫发生日益加重,病虫防控已成为豇豆生产最重要的一环。农药作为农作物病虫防控最重要的武器之一,豇豆病虫防控是离不开农药的,但不规范用药导致农药污染、残留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也会严重影响豇豆的生产和销售。
科学用药前提是要知道哪些农药不能在豇豆上使用?
一、豇豆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
二、禁限用农药名录
来源:北海农业农村局
点亮在看再点个赞,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您的点赞和分享将加快农业的信息化传播和发展。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平台原创内容,其他平台或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我们的宗旨:
传递政策项目市场信息,传播先进适用生产技术;
服务经作产业市场主体,促进产业富民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