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新增产能预计400万吨!复合肥市场下半年将何去何从?

作者:中国农资传媒 2025/7/24 11:53:48
2025年上半年,国内复合肥市场波澜起伏,呈现先抑后扬、整体波动加剧态势。在原料成本变动、政策调整以及需求季节性变化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市场走势复杂,产能格局有所调整,也为下半年及未来市场发展埋下伏笔。市场震荡 价格波动明显上半年,复合肥市场先稳后扬,后持续窄幅整理,相较于2024年同期,价格处于相对高位。以45%硫基复合肥为例,1—6月份全国平均价为2881元/吨,同比上涨1.12

2025年上半年,国内复合肥市场波澜起伏,呈现先抑后扬、整体波动加剧态势。在原料成本变动、政策调整以及需求季节性变化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市场走势复杂,产能格局有所调整,也为下半年及未来市场发展埋下伏笔。





市场震荡  价格波动明显

图片


上半年,复合肥市场先稳后扬,后持续窄幅整理,相较于2024年同期,价格处于相对高位。以45%硫基复合肥为例,1—6月份全国平均价为2881元/吨,同比上涨1.12%。其中,上半年最低点出现在年初,为2720元/吨,最高点在3月底,为2993元/吨。


一季度,受春节及农产品价格低迷影响,经销商备货积极性不高,市场交投清淡,复合肥震荡下行。进入二季度,复合肥行情触底反弹,随着北方春耕用肥旺季启动,南方经济作物用肥需求逐步释放,市场走货明显加快,呈现“成本驱动型上涨,刚性需求托底”特点。3月是春耕关键期,复合肥产销进入旺季,东北市场率先发力,带动北方交投向好,复合肥产能运行率增至49.49%,环比增加11.82个百分点,消费量达到上半年高点。


4月中旬至6月份,复合肥进入窄幅回落阶段。一方面,东北市场扫尾,区域内以甩货为主,价格混乱;另一方面,华北区域玉米肥以及南方水稻肥、经济作物用肥需求,受局部气候干旱、终端收益欠佳等因素影响,释放缓慢。同时,上游原料价格出现松动,加上国内复合肥供需过剩,压制了高价成交。





产能利用率低  淡旺季存差异

图片


2025年上半年,国内复合肥产能新增约100万吨,全年新增产能预计400万吨,且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投产。从地域分布来看,上半年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新疆、两广及华东地区,产能在10万~25万吨。


上半年复合肥产能利用率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1月份,因临近农历春节,企业停车检修较多,产能利用率偏低,仅为33.21%。2—4月份,春耕旺季,企业集中发运,部分夏季肥也提前铺货,产能利用率偏高,维持在42%~55%。5—6月份,随着春耕用肥需求逐渐消化,产能利用率逐步下探,低于40%水平。整体来看,1—6月份,平均产能利用率低于去年同期。


尽管平均产能利用率同比偏低,但因上半年新增产能较多,供应能力宽松,产量仍有增加。1—6月份,产量达3116万吨,较去年同期高140万吨。其中,中规模企业在2—4月份产量同比增加明显,而小型企业产量贡献相对有限。





产能格局变化  涨跌幅度有限

图片


展望2025年下半年,复合肥市场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政策层面,仍将围绕“粮食安全”“保供稳价”展开,这将有效抑制复合肥产业链价格的大幅波动,但阶段性行情仍会受原料成本、供需结构、市场情绪、行业转型等因素影响。


从价值链传导角度看,下半年复合肥价格先跌后涨概率较大,但预计涨跌幅度有限。尿素等原料价格走势将继续主导复合肥行情,企业需密切关注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及国际市场化肥动态。


产能方面,下半年复合肥仍有大量新增产能投产,高塔造粒工艺占91.49%,主要集中在华东大区、华中大区。这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而下半年国内刚需主要聚焦在果蔬经作物及小麦用肥上,整体需求不及上半年,需重点关注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从目前出口政策和暂定出口量来看,出口对下半年行情的支撑作用相对有限。


长期来看,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传统复合肥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战已难以持续。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要求的提高、化肥行业优惠政策调整以及环保政策趋严,生产成本高、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企业向规模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新型复合肥将成为复合肥行业调整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缓控释肥、硝基复合肥、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为代表的高效、环保新型肥料产品,将因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向,获得大力扶持,有望得到迅速发展。2025年复合肥新增产能已呈现出以技术升级和头部企业扩张为主导的趋势,同时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进一步加剧。未来,具备资源与技术优势的企业将更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之,2025年上半年复合肥市场在震荡中走过,产能格局有所变化,下半年及未来市场将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下,朝着更加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