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柑橘、苹果预期价格出炉,这个行情有钱赚吗?
今年以来,水果市场走出一波颇令人意外的独立行情,苹果、伦晚脐橙、荔枝等水果价格频频走高,似乎完全没有受到经济大环境低迷的预期影响,在疫情影响、生产资料涨价的情形下,今年的生鲜水果在生产环节还保持着不错的利润,市场景气度尚可。
当前,西瓜、桃子、苹果、香蕉、火龙果、葡萄、荔枝等夏季水果陆续上市,随着供应的充足,大家比较关心今年产新季水果行业较往年有哪些变化?未来价格将会怎么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情况堪称独特。水果是市场开放最早、市场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农产品,也是几乎没有享受到任何国家特殊支持政策的农产品;与此同时,又是增产幅度最大的农产品。1978-2018年,我国水果的产量增长了25倍多。另外在国内产量大增的同时,进口数量也大增。这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我国水果消费需求一直在大幅度增加。国家统计部门的最新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2013-2018年,我国人均鲜瓜果消费数量,从37.8公斤,增加到47.4公斤,年增长率超过4%。
在水果行业高景气度的发展环境下,水果产业给从业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但经过几十年的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传统类水果进入“变局”期。一是我国的水果生产,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度增长,质量上显著提升,并且在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上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柑橘面积和产量跃居第一,其中尤以广西最引人注目,扩张速度最快,800多万吨的产量全国第一。二是在农资及生产物料价格上涨、农村劳动力进一步缺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水果产业生产环节生产效益产生下滑,特别是苹果、柑橘、梨等,近2-3年出现砍树、弃园等现象较为常见。
因此,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国内的传统水果整体价格重心将会上移,水果产业链利润将会向生产环节移动。
进入7月,新季梨果即将进入产新期,存储皇冠梨即将开启收购节奏。河北梨果产业经济发展信息平台负责人陈振华近日分析指出:
产量方面,2022年从套袋量上看新季梨减产约20%,但因库存梨价格处在高位,生产环节管理积极性提高,加之生长期并未出现较大的极端灾害,整体果径偏大,对冲部分套袋量减产预期,整体产量减产约10%左右。
质量方面相对较好,极端灾害天气较少,整体病虫害相对较少,质量将是近三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价格方面,梨果产新期价格将会出现高开低走的现象,主要是目前冷库梨果收尾价格较高,42#皇冠梨收尾价格90元/箱左右,开秤价和冷库收尾价格产生顺承的联动性,同时出口企业有部分订单叠加在7月进行,整体进出口企业7月收购梨果积极性较高,皇冠梨半斤起步开秤价格预期在2元/斤以上,产新期大量上市约在7月底-8月初,价格将会下滑到1.5-1.8元/斤,整体入库均价较去年偏高30%左右。不过,流通环节收购积极性暂时不是很高,预期到7月10日左右,河北梨果收购积极性才能进一步明确。
苹果方面,目前冷库苹果价格同期偏高,栖霞一带80#一二级偏红出库成交价格在4.2元/斤,较去年同期价格2.5元/斤,偏高1.7元/斤,产区生产物料包装开始略有好转,冷库目前库存压力不大。
山东蓬莱光远果品总经理迟光远分析称,新季苹果处于减产年份,预期山东烟台一带80#一二级货源开秤价在3.5元/斤左右,80#一二级客商标准开秤预期在3.8元/斤左右,80#一二级果农标准的在3.3-3.5元/斤。
中国农业监测预警分析师王敏认为,梨果和苹果都属于北方存储类水果,其行情走势表现出高度相关性,梨果生产体量1500万吨左右,新季梨果若减产10%,即减产150万吨,对梨果整体影响并不明显。
苹果方面,目前新季苹果处于减产态势,市场较为认可减产幅度在20%-25%,按照4300万吨基数折算,产量在3250-3450万吨的数据范畴内,减产950万吨。
王敏还认为,柑橘与北方存储类水果,在终端消费市场表现为替代关系,砂糖橘在12月到次年2月占领市场主要消费体的地位,此段时间砂糖橘对存储类水果(苹果、梨果)形成明显替代效应。此段时间,存储类水果流通环节难以得到产业链利润分配。在今年存储类水果减产背景下,从业人员应理性看待投机需求。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我国柑橘各主产区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对柑橘产量及上市期将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云南、湖南、广西影响相对不大,湖北、四川、广东主产区出现减产现象。同时,由于天气及管理方面影响,新季柑橘质量可能会出现下滑。
砂糖橘主要于11月上市,预期春节前上市的价格在3.0元/斤,春节后集中上市价格将会下落到1.0-1.5元/斤,尾期货源能否翘尾,要看销售速度及市场消费的能力。
我国水果出口市场主要以东南亚为主,目前受疫情影响,东南亚市场水果消费处于降级态势,整体水果出口不及预期。同时进口水果也受到一定限制,国内市场水果贸易阶段性好于国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