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耕地被侵占或违法滥用的维权指南

作者:庄稼补习班 内容团队 2025/8/25 9:40:12
农户一旦发现自家耕地被他人侵占或被违法滥用(如建房、挖鱼塘、堆放垃圾、挖沙等),可按以下步骤处理,以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一、立即固定证据(维权核心前提)证据是维权的关键基础,需全面、及时收集,确保真实性和关联性:拍照录像留存现场用手机拍摄被占 / 被破坏耕地的全貌、四至边界、地上附着物(如青苗、作物)、施工机械、作业人员等;拍摄时建议打开手机定位功能,或在现场放置当天报纸 / 日历,明确记录侵权

图片


农户一旦发现自家耕地被他人侵占或被违法滥用(如建房、挖鱼塘、堆放垃圾、挖沙等),可按以下步骤处理,以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一、立即固定证据(维权核心前提)

证据是维权的关键基础,需全面、及时收集,确保真实性和关联性:


图片

拍照录像留存现场

图片

用手机拍摄被占 / 被破坏耕地的全貌、四至边界、地上附着物(如青苗、作物)、施工机械、作业人员等;拍摄时建议打开手机定位功能,或在现场放置当天报纸 / 日历,明确记录侵权时间和地点,避免后续对方否认。


图片

收集权属凭证

图片

找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或《集体土地所有证》等原件;若证书遗失,可到乡镇农经站或县级农业农村局申请调档复印,证明耕地的合法承包 / 所有权益。


图片

留存沟通记录

图片

若与侵权方有过协商、沟通,需保存电话录音、微信 / 短信聊天记录、书面通知、现场公告等;即使协商无果,这些记录也能佐证侵权事实。


图片

寻找证人证言

图片

邀请同村无利害关系的村民、村民组长等出具书面证言,需注明证人身份信息、见证内容,并由证人签字按手印,增强证据效力。


二、快速确认违法性质(明确维权方向)

先判断侵权行为是否违法及违法类型,避免盲目维权:


图片

查询地块地类属性

图片

到县级自然资源局(原国土局)窗口,或通过其官网 “耕地保护” 专栏,申请公开涉案地块的地类信息(如是否属于永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或建设用地),明确耕地保护等级。


图片

核查对方审批手续

图片

若侵权方声称 “已获政府批准”,需要求其出示以下文件:

省级政府出具的征地批文、农转用批文;

设施农用地备案表(仅限农业相关用途);
无上述合法批文或备案手续的,均属于违法占用耕地。


图片

对照法规明确违法情形

图片

永久基本农田:不得用于建房、挖鱼塘、堆放固体废弃物(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 2 条、第 17 条);

一般耕地:未经批准转为建设用地(如建房、建厂)属于违法(依据《土地管理法》第 37 条、第 44 条);

挖沙取土:需取得《采矿许可证》,否则构成非法采矿(依据《矿产资源法》第 3 条)。


三、多渠道递进维权(分阶段合法推进)

建议按 “协商→投诉→仲裁 / 诉讼” 的顺序递进维权,优先选择成本低、效率高的方式:


(一)协商与调解(优先尝试,降低成本)


直接沟通协商
先与侵权方当面沟通,明确提出诉求:限期自行拆除违法建筑、复垦耕地、赔偿经济损失;可邀请村干部、村民代表在场见证,避免沟通中出现争议。


申请人民调解
若协商无果,向村民委员会或乡镇人民政府申请人民调解,由调解组织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需注意:该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效力,双方签字后需按约定履行,违约可向法院起诉。


(二)行政投诉举报(借助行政力量介入)


向自然资源部门投诉
向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自然资源局)提交《违法占地查处申请书》,明确要求:立案调查、责令侵权方停工、限期拆除违法建筑、恢复耕地原状,并对侵权方处以罚款。


举报公职人员失职
若发现公职人员存在包庇、参与违法占地行为,可同步向县级纪委监委提交举报材料,要求依规依纪查处。


通过官方渠道举报

拨打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可转相关部门处理);


书面举报:用 EMS 邮寄举报材料至相关部门,留存邮寄回执(作为已提交证据);


网上举报:通过自然资源部官网、当地政府政务平台提交举报,截图保存受理编号,便于查询进度。


(三)仲裁与诉讼(法律兜底,强制维权)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申请仲裁
若纠纷涉及 “村委会未经农户同意流转土地” 等承包经营权问题,可向县级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机构需在 30-60 日内出具仲裁结果。


对行政行为不服→行政复议 / 诉讼

行政复议:自知道行政行为(如政府不作为、违法征地)之日起 60 日内,向上一级政府或本级政府申请复议;

行政诉讼:自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 6 个月内,向县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违法行政行为或责令行政机关履职。


平等主体侵权→民事诉讼
若侵权方为邻居、企业等平等主体(如邻居强占耕地建房),可直接向县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据《民法典》第 267 条(所有权保护),要求对方 “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四、可能获得的法律后果

(侵权方需承担的责任)

行政处罚
违法占地方将被自然资源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拆除违法建筑、恢复耕地原状,并处罚款(罚款标准:耕地开垦费 2 倍以下,或每平方米 100-1000 元)。


刑事追责
若侵权行为满足以下条件,将构成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依据《刑法》第 342 条):

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5 亩以上,或其他耕地 10 亩以上;

造成耕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
量刑标准:最高可判处 5 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民事赔偿
农户可依法主张的赔偿包括:土地复垦费、耕地减产损失、青苗及地上附着物(如果树、大棚)补偿等,具体金额需结合实际损失举证。


五、注意事项与实用建议

(规避风险,提高效率)


避免正面冲突
遇到对方强行施工时,先拨打 110 报警,要求警方 “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同时继续拍照取证;切勿与对方发生肢体冲突,以免自身承担法律责任。


及时申请行为保全
进入诉讼阶段后,若侵权行为仍在持续(如继续建房、挖沙),可向法院申请 “先予执行” 或 “行为保全”,要求被告立即停止施工,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严格关注时效
维权需在法定时效内启动,超期将丧失胜诉权:

民事诉讼时效:3 年(自知道权益受损之日起计算);

行政诉讼时效:6 个月;

行政复议申请期限:60 日。


充分利用法律援助
若经济困难,可向县级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免费律师服务;全国法律服务热线 12348 可提供法律咨询,帮助梳理维权思路。


明确合法征收补偿标准
若耕地被政府合法征收,补偿标准需符合《土地管理法》第 48 条:

耕地补偿费:该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 6-10 倍;

安置补助费:该耕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 4-6 倍;

补偿费与安置补助费总和:不得超过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 30 倍(特殊情况可提高)。


图片

一句话总结

图片

发现耕地被侵占或滥用,先 “留证据”(固定现场、权属、沟通记录),再 “问性质”(查地类、核审批、对法规),然后按 “先协商、再举报、后仲裁诉讼” 三步走;必要时寻求专业律师或法律援助,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