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各地温度开始明显下降,这个时期随着地表温度的下降,我们的无土栽培中基质的温度也是跟着下降的,温度下降时对草莓的生长是有很大影响的,那么冬季草莓管理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一、冬季草莓管理要注意根系养护根系是草莓植株的重要器官,在各个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发达的根系,植株就不能很好的吸收基质中的养份。而且根系还可以感受土壤的养分状况所产生的化学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递到地上部分,从而
随着冬季的到来,各地温度开始明显下降,这个时期随着地表温度的下降,我们的无土栽培中基质的温度也是跟着下降的,温度下降时对草莓的生长是有很大影响的,那么冬季草莓管理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根系是草莓植株的重要器官,在各个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发达的根系,植株就不能很好的吸收基质中的养份。而且根系还可以感受土壤的养分状况所产生的化学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递到地上部分,从而控制地上部器官的生理活动,如气孔开闭、叶片的扩展、果实的发育等等。草莓根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低于15℃根的生长变慢,10℃以下养分吸收受限,可通过以下三个操作来保持合适的温度:首先,是大棚内的灌溉用水应在大棚内设置水箱预热3-5天后再灌。阴天最好不浇水,坚持浇小水原则,水量过大易导致地温低、伤根。最好采用膜下滴灌、渗灌、软管微灌等新的科学灌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灌溉对地温造成的影响。其次,注意看好天气预报,当阴雨天气来临前,若有几天晴好天气,可在正常棚温的基础上适当提高2-3℃左右,以此促升地温。在进入阴天之后,便不会使得地温降低过快。最后,有条件的可在棚室内安装增温设备,如暖气、增温块等,稳定好棚室气温,就可以避免地温降低。“根靠叶养,叶靠根长”。草莓的根系和叶片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缺一不可的关系。不能盲目摘叶,并且图省事一次摘掉大量是非常不明智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疏叶,科学管理。产果或采果高峰期,叶面喷施如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叶面肥、海藻肥,补充磷、钾、微量元素养分和植物调节物质,共同促进新根生长和果实膨大,有助于在低温下更好的进行花芽分化和促进草莓的果实正常生长,同时也能够极好的预防草莓的缺素(尤其是微量元素症状)的出现,给予草莓全面的营养管理。开花期棚内白天温度23℃~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16℃~22℃,夜间不低于 8℃。保持夜间温度是关键,必须要上好内膜,避免发生冻害。调节温湿度可采用揭、盖大棚两头及两侧塑料薄膜的方法进行,如棚内湿度过高,应在棚内温度许可的情况下,中午前后放风降湿,减少病害发生。严格控制浇水,保持田间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覆内膜后视植株生长和需肥情况结合灌水进行追肥,一般在顶头果果实膨大期和盛收期可进行速效肥的追施,同时也可根外喷施叶面肥。叶子厚儿多时要及时打掉老叶,有利于草莓苗生长,通风透气,尤其大棚注意滴水容易感染灰霉病。建议大家在植株整理时,剔掉边缘老叶,留4-5片叶子就可以。也要注意不能过度剔叶,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开花、膨果缓慢,推迟成熟期。这时连匍匐茎一同摘掉。去除老叶、病叶及疏花疏果在上午进行,阴雨天、早晨有露水、气温低于16℃和傍晚除外,利于伤口愈合,避免病菌感染。按照产量,品质要求,原则上第一花序保留10~15个花,第二个花序开始保留6~7个花。第一花序上的果实保留7~8个,第二花序及往后保留4~6个果。也要根据品种特性调整。
为了提高品种和草莓坐果率,减少畸形果的出现,在开花时要放蜜蜂来辅助授粉,一般是花前5~6天放入棚内。放蜂前15天要喷药彻底消毒,防止病虫危害,喷药时将蜂箱搬出,搬回时间根据药物对蜜蜂的毒性决定。防治对象主要是灰霉病、白粉病和蚜虫,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由于蜜蜂授粉,如果发生严重病虫害,应将蜂箱挪到棚外再用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腈菌唑、醚菌脂等对蜜蜂危害风险较低。灰霉病可用42.4%唑醚·氟酰胺或8%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喷防,白粉病可用42.8%氟菌·肟菌酯或40%腈菌唑喷防,蚜虫可用10%氟啶虫酰胺或22.4%螺虫乙酯防治,采收要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杜绝农残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