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接送还请客、做试验更像变魔术……央视揭开“忽悠团”坑农层层套路!
现在正是农民朋友大量备肥、施肥的时节,公安部部署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尤其要警惕“农资忽悠团”。在江西新余的一起典型案例里,当地村镇突然出现了一伙人,特别热情地拉着村民去听农业讲座,他们不仅用专车接送,还会免费请村民吃饭。讲座上既有所谓的农业专家,现场还做一些看上去很特别的实验,来吹嘘他们销售的农资有多神奇。不过,这样的销售团伙也引起警方注意。
01
专车接送还请客
销售团为何如此“友善”
2023年2月下旬,江西省新余市公安局陆续接到市民反映,一销售团伙在当地酒店召开化肥展销会,而参会人员大多以老年人为主,这一现象引起了警方的高度关注。
民警询问得知,参与展销会的大多是来自新余市周边乡镇的种粮农户,而每次开会前后,都有统一面包车来回接送。其中藏着什么秘密?带着疑问,民警来到了新余市周边村镇,通过走访多家农户发现,大家家中都放置着同一种名为复合聚控肥的化肥。据村民描述,这些化肥都是在展销会上所购买,参加展销会不仅包接送、包餐食,所销售的化肥价格还比市场价低不少。
02
做试验更像变魔术
试图打消农民质疑
这样一款优惠力十足的化肥很快让农户们动了心。但也有不少细心的农户表示,因没看见过实物,对这款化肥产品的功效提出了怀疑。面对大家的质疑,展销会上一名自称是山东农业大学的老师通过播放种粮视频及做“科学试验”等方式,彻底打消了大家的疑虑。面对眼前的神奇试验效果,不少农户很是兴奋,将这款复合聚控肥认定为高效复合肥的一种。
不仅如此,经销商还趁热打铁,为每一位村民发放了会员证,说明年再买化肥可以继续享受优惠。这么好的东西却卖这么便宜,现场村民都纷纷自掏腰包购买,少则10袋、多则几百袋。
03
9天开7场直销会
300多名村民去听课
根据新余市警方调查发现,仅仅9天时间,销售团伙就在全市各区召开了7场展销会,参与村民人数高达300余人。这到底是放福利还是挖陷阱?经销商们口中所说的“微量元素”又是什么呢?
04
“微量元素”纯属噱头
双标双检全不合格
在农户家中,民警发现这款复合聚控肥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配料十分多,除氮、铵态氮、氨基酸和有机质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看似功效高,但实则真的是这样吗?为了查清这款化肥的真实配料及产品质量,新余市公安局联合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一同将农户们所购买的化肥产品送往江西省检测发展研究院进行检测化验,而得出的结果是不合格。
2023年3月10日,新余市公安局以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正式立案侦查并成立由多警种组成的联合专案组。
05
追查制假窝点
完整犯罪链浮出水面
办讲座,免费来听,还请吃饭,吃完后告诉您,今天现场买化肥,价格直接打“骨折”。这样一套下来,心动不心动?可这就像给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套路一样,是“农资忽悠团”的套路。谁是幕后黑手呢?民警根据化肥包装袋上的显示,查出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名叫毛某杰,涉案窝点又在哪里呢?
新余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民警表示赖逸凡,从购买化肥的农民口中得知,在展销会期间一个名叫辛某的男子就是这个团伙的老板。通过查询辛某的前科人员记录显示,辛某于2019年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有期徒刑十个月,辛某在过年期间多次向一个叫黄某的人购买普通氮肥,所以就初步确定了辛某就是这个团伙的老板。
06
厂房简陋 生产环境脏乱差
为防止打草惊蛇,专案组通过使用无人机侦查,锁定了供货的化肥生产厂家。民警发现这些生产工厂厂房简陋、设备简单、生产环境极为脏乱差。
07
完整犯罪链浮现
涉案人员众多且松散
在掌握了辛某和毛某杰的信息后,专案组还发现了多名中间商的存在,一个完整的犯罪链条浮出水面。考虑到涉案人员众多且松散,为确保顺利收网,专案组兵分几路奔赴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对目标对象进行布控,最终选择在辛某为首的销售团在河南泌阳县开会时同步收网,成功抓获包括化肥生产厂家、中间商代理、销售团伙在内的犯罪嫌疑人43名。
新余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二大队教导员杨根水指出,目前该案经公安机关依法侦查,相关犯罪嫌疑人已全部到案,且该案已侦查终结,并移送新余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08
销售团伙流动作业
背后有严密层级
从生产厂家到中间商再到销售团伙,在暴利的驱动之下,每个团伙就像一台精心设计的机器,环环相扣“运转自如”,隐藏其间的则是一条灰色的生态利益链。在办案民警的审查中发现,这些看似流动作业的销售团伙并非散兵游勇,而是有着严密的层级结构。
犯罪嫌疑人辛某说道:“召集这些业务员都是以前联系的,经常跑业务的。业务员到村上把村民代表请过来,到我们开会的酒店,我请了一个讲课老师介绍产品。”
09
利益链环环相扣
每个环节都赚取暴利
从上门推销到举办展销会,这些所谓的讲师和业务员都是犯罪嫌疑人辛某长期雇佣的,而驱动他们四面出击、到处行骗的,恰是潜藏的巨大“利润空间”。审查中,犯罪嫌疑人辛某交代,其从中间商拿货每吨仅需1400元,而卖给农户的价格则高至每吨3500元。事实上,在严密组织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能从中不同程度获得分肥,唯有农民是最终的利益受损方。
10
何人在扮演“农资专家”
试验里藏何猫腻
第一场推广讲座和隆乡有30余人购买了这种所谓的高效化肥,销售金额达到10余万。这一销售团队继续在西丰县其他乡镇进行“促销推广”,销售范围不断扩大。
11
以微生物肥冒充复合肥
会导致大量减产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耿祯介绍:“销售团队基本上是租用饭店,以讲座的形式授课,这个团队主要有组织者田某、讲师焦某,下面还有16个业务员。”
12
针对老年人下手
销售时施以小恩小惠
在确认对方身份后,公安部门迅速出动,前往内蒙古将准备继续作案的犯罪团伙捉拿归案。据了解,该案件是一起典型的“忽悠团”售假案件,犯罪团伙针对人群多为60岁到75岁之间老人。
据调查,犯罪嫌疑人田某、焦某共在西丰县销售肥料8000余袋,涉案价值110余万元。经过铁岭市西丰县公安部门的多次沟通,目前,当地300余名农户购买劣质化肥的经济损失已经全部返还,在春耕开始前,及时挽回了损失。多名犯罪嫌疑人被西丰县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3
重重骗局之下
如何识破欺诈手法
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江西省农业检验检测综合大楼,找到相关农资专家。
14
农业专家支招
选购化肥要学会“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