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太阳、利民3发调价函,农药涨价潮持续蔓延!
进入三季度,农药涨价潮还在持续蔓延。
企业调价函密集发布,
范围显著扩大
7月以来,在反“内卷”,原材料成本上升、环保投入增加、突发事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多家农药持续密集宣布上涨农药价格。
7月25日,长青股份、滨农科技分别发布精–异丙甲草胺调价通知函。此前,中旗股份宣布上调氟草烟原药价格、红太阳上调42%百草枯母药及其制剂价格、利尔化学上调旗下核心除草剂产品氟草烟(氯氟吡氧乙酸)系列产品价格、全球最大的代森锰锌生产商UPL也发布了关于UPL中国代森锰锌产品价格调整的告知函等,他们上调价格主要集中在5%-15%区间。
这其中,作为行业巨头的红太阳和利民股份近期频繁发布涨价函,成为这场风暴的显著风向标。
从今年7月份以来,红太阳3发产品调价函。7月上旬,红太阳将42%百草枯母药价格从年初的1.03万元/吨上调至1.4万元/吨,制剂同步跟进; 7月23日晚,该公司又宣布该产品本月底将进行新一轮价格调整;7月30日,上涨幅度尘埃落定,从7月上旬的1.4万元/吨上调至1.5万元/吨,制剂同步跟进。8月30日,红太阳再次发布公告,将百草枯原药价格上调至1.6万元/吨,三次涨幅高达55.3%。(详情点击→再发涨价函!红太阳半年内三连涨,涨幅高达55.3%)
截至2025年8月31日国内草甘膦原药价格走势(单位:万元/吨)
(数据来源:中农立华原药)
8月6日,利民股份再次发布关于代森锰锌系列产品调价告知函。调价函称,进入8月以来,由于叠加高温天气和原材料供应紧张等因素,导致代森锰锌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决定自8月6日起上调代森锰锌原药及相关制剂的产品售价,上调幅度5%。
这也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利民股份公开发布的第3个涨价函。其中,两次涉及代森猛锌及相关产品。截至目前,利民股份的代森锰锌原药及相关制剂的产品售价涨幅已达到10%。
很显然,涨价潮的参与者显著增多。除红太阳、利民股份、利尔化学、泰禾等“老面孔”持续发力外,长青股份、滨农、中旗股份等企业也加入发布调价函的行列。
更为关键的是,涨价已从个别明星品种,如阿维菌素、甲维盐、烯草酮、氯虫苯甲酰胺、百菌清、氯氰菊酯、草甘膦、百草枯等蔓延至氟草烟(选择性除草剂)在内的多种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品种。这种普涨态势,标志着成本压力与市场预期正在全行业范围内发酵。
反“内卷”、成本高企与
突发扰动共振是主因
此轮涨价的驱动因素复杂交织,既有长期结构性压力,也有短期突发性冲击,更叠加了行业生态的主动调整。
经历长期低价竞争和产能过剩的“内卷”之苦后,农药行业在政策引导与企业自发下,“反内卷”成为重要主题。头部企业通过更加自律的产能调控、避免恶性价格战,致力于修复产品价格和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红太阳、利民等龙头企业的连续、强势调价,既是成本压力下的被动应对,也反映了行业主动寻求价格回归合理价值区间的努力,这标志着行业竞争逻辑正在发生积极转变。
原材料成本高企依然是核心引擎。生产农药所需的基础化工原料(如黄磷、液氯、硫磺、石油衍生品等)及中间体价格在2025年仍维持高位。全球能源格局波动、部分资源国出口政策变化、国内“双碳”目标下的高能耗原料产能约束等因素持续存在。同时,环保与安全生产投入呈现刚性增长。政策法规日益严格,对污染物排放、危化品管理、碳排放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为达到合规标准,必须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升级和运行维护,这部分成本最终必然传导至产品价格。利民股份在调价函中明确提及的“原材料供应紧张”,正是这一压力的直接体现。
涨价是现实,复苏待检验
农药价格的普涨和头部企业的强势调价,点燃了市场对“农药行业是否进入复苏周期”的激烈讨论。这场争论的核心在于区分涨价背后的驱动力是可持续的行业基本面改善,还是不可持续的成本压力传导。
那么,这轮汹涌的涨价潮所传递出来的到底是农药行业强势复苏的信号还是成本困局?
业内人士表示,这场由成本高压、反内卷行动与突发扰动共同驱动的农药涨价潮已是既成事实,且短期内尚无缓解迹象。它清晰地反映出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调整与模式转变。龙头企业在其中展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议价主导权。
然而,将此轮涨价等同于行业全面复苏周期的开启为时尚早。真正的复苏周期需要建立在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提升基础上,这不仅仅依赖产品价格上涨,更依赖于成本压力的有效化解或传导反内卷”带来的行业竞争格局优化能够持续巩固;需求端的稳健增长能够消化价格上涨;龙头企业能通过技术创新(如开发高效低毒低成本新产品)、管理优化和产业链整合,实现内生性增长。
因此,当前的涨价风暴更像是行业在多重压力下寻求突围的阵痛期。它可能是复苏的前奏和必要条件,但最终能否迎来真正的“复苏周期”,还需观察成本压力的可持续性、行业自律的稳定性、政策环境的导向以及龙头企业战略转型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