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疆会】隋文杰:钙肥市场现状与纳米钙肥技术突破
天津科技大学副教授/滋育源生态技术顾问 隋文杰
目前,中国钙肥市场规模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2024 年,传统钙肥(如农用石灰、石膏)年需求量约 300-400 万吨,市场规模 12-15 亿元;新型钙肥(液体钙、糖醇钙等)市场规模达 50-60 亿元,含钙土壤调理剂市场规模超 120 亿元,占整体土壤修复市场的 30% 以上。
市场增长受多重因素驱动:南方红壤区、设施大棚等区域土壤酸化加剧,柑橘、葡萄、番茄等经济作物对钙肥依赖度提升,加之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推动液体钙肥年增约 15%。
不过,传统钙肥存在明显局限,如土壤施用易被固定、移动性差,叶面喷施时渗透弱、混配性差,还可能引发土壤板结或盐渍化。
纳米钙肥技术创新
纳米钙肥的出现突破了传统钙肥的技术瓶颈。其核心优势源于纳米级特性:粒径小于 100nm,可直接穿透植物叶面角质层或气孔,提升吸收效率;高分散悬浮性延长叶面润湿时间,促进钙持续释放;强混配性可与含磷制剂、强酸农药混用,兼容性显著优于传统产品。通过煅烧、晶控、表面处理等技术创新,纳米钙肥实现了晶型可控(针状或立方体)、高比表面积,能快速转化为果胶酸钙,增强细胞壁稳定性,减少无效钙积累。
滋育源作为一家有矿山,有爆破资质,有储能,而且有现代化智能温室的企业,目前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拥有现代农业智能温室,400亩示范田,全国覆盖式试验,有典型作物优势产区种植示范园区。
纳米钙肥的吸收机制与应用效果
纳米钙肥的高效性源于其独特的吸收与调控机制。
在植物体内,纳米钙凭借小尺寸效应,可通过气孔和角质层亲水通道快速进入细胞,且在碱性的韧皮部中溶解性更强,实现长距离运输至果实、新叶等远端器官。
试验显示,纳米钙处理的番茄植株,叶片和果实钙含量在各生长期均保持稳定且较高水平,果膨期果实钙含量达 4.45mg/g,显著高于传统钙源。同时,其能促进果胶酸钙积累(增强果实硬度)、减少草酸钙(降低涩味),显著提升果实品质。
在多作物应用中,纳米钙肥效果显著。
番茄试验中,喷施 567 产品 1500 倍液后,壮苗指数提高 1.16 倍,体内钙积累量提升 2.12 倍,单株产量较对照增加近 30%,可溶性糖和 Vc 含量显著提高。
葡萄施用可丽素 567 后,5 天内叶片宽度从 3.5cm 增至 7cm,果穗长度从 3cm 增至 6cm,膨果速度加快且裂果减少。辣椒经 777 产品处理后,单果重最高达 29.95g,总产量提升近 3 倍,维生素 C 和钙含量显著增加。
棉花应用中,滴水出苗肥使出苗率提升 4%-5%,皮膜钙处理降低棉纤维糖含量,改善纺纱品质,小区产量提高明显。
此外,滋育源推出的有机皮膜钙产品效果也非常好,在纳米钙肥的功能多样性得到验证,实验表明,有机皮膜钙可降低叶面温度达 9℃,减少日灼损伤面积超 90%;在防淋洗测试中,50-500 倍稀释液均能有效附着于作物表面,展现出优异的抗逆性能。
2025新疆农资经销商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大会现场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