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红富士苹果行情实在让人意外,多少人都没有预料到亏损如此惨重。被称作“亏老本了”的囤果商们纷纷感慨,近年来积攒的收益竟然在这一季都付之一炬。冷库苹果的销售季节已经进入尾声,从去年10月的采购季节到今年七八月的清库阶段,这批苹果已经静静守候了8到10个月的时间。苹果囤积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在我国苹果产业中并不罕见。中国苹果产值高达3000多亿,而2020年的产量约为4240万吨,其中约1200万吨
今年的红富士苹果行情实在让人意外,多少人都没有预料到亏损如此惨重。被称作“亏老本了”的囤果商们纷纷感慨,近年来积攒的收益竟然在这一季都付之一炬。冷库苹果的销售季节已经进入尾声,从去年10月的采购季节到今年七八月的清库阶段,这批苹果已经静静守候了8到10个月的时间。苹果囤积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在我国苹果产业中并不罕见。中国苹果产值高达3000多亿,而2020年的产量约为4240万吨,其中约1200万吨被送入冷库储存,多数为晚熟的红富士,主要产地位于山东和陕西。果商之所以选择囤积苹果,原因有二:一方面是苹果产量庞大,短时间内难以销售;另一方面,冬季诸如春节和元宵节等重要节日时,市场上水果品种有限,需求大,因此苹果价格常常会上涨。
此外,晚熟苹果易于贮藏,其低廉的贮藏成本也成为囤积的理由之一。相比之下,像黄桃、西瓜等水果尽管冬季价格可能较高,但贮藏难度较大。除了果农自己囤积自产苹果,还有大量职业囤果商,他们也被戏称为“二道贩子”,在市场中大规模囤积苹果。商业逻辑简单明了,以低价购入,待价格上涨后出售,获得差价。囤苹果本质上是为了谋取利润,但很多人也幻想能因此一夜暴富。回顾2018/2019的苹果产季,晚期苹果价格飙升,许多囤果商当时确实一夜暴富。于是,2019/2020和2020/2021产季,投身其中的人络绎不绝,期待重复这个暴富的神话。然而,今年的苹果市场崩溃了,暴富梦遭受了市场的惩罚。在2020/2021产季,当苹果刚刚采摘下来时,购买价格相对较高,收购商热情高涨,市场上出现了“抢果热”。一些商人前往陕西等产区,争相收购优质苹果,因为市场流传“今年优质苹果稀少”,这导致高价抢购优质果。随着东部产区苹果成熟,价格逐渐回落,但整体市场情绪仍旧乐观,仿佛即将迎来类似2018/2019产季的价格大涨。然而,很多人没注意到,这两个产季库存量不同,而所谓“优质果稀少”只是市场炒作。2021年,囤果商普遍认为疫情问题已不大,出口也无忧,相比2020年,2021年苹果市场行情理应更好。然而,这种想法的盛行导致了2020/2021产季冷库苹果库存超过了1200万吨,成本价格上涨,且难以出库,尤其在今年春节和元宵节等热销季节,苹果的售出量不及往年的一半,形势严峻。
高价收购苹果,最终成了接盘侠,价格高企使得苹果难以售出。这一行情变化,令很多人遭受了巨大损失。果商们纷纷感叹,原本以暴富为目标的囤苹果行为,最终成为市场的惩罚。今年的红富士苹果行情颠覆了预期,几乎没有人料到会出现如此大的亏损。那些“亏老本了”的囤果商们,心情颇为沉重,多年来积攒的利润在这个季节几乎化为乌有。冷库苹果销售季节正在接近尾声,从去年10月开始的采购季一直延续到今年七八月的清库期,这些苹果已经安静地储存在冷库里长达8到10个月的时间。自储苹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对于中国的苹果产业而言,这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实践。中国的苹果产值超过3000亿,2020年的产量约为4240万吨,其中约有1200万吨被储存在冷库中,其中以晚熟的红富士为主,主要产地位于山东和陕西。果农选择将苹果储存起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苹果的产量庞大,短时间内难以销售。消化;另一方面,在冬季的重要节日如春节和元宵节等,市场上水果种类较少,而苹果的需求大,因此苹果的价格通常会上涨。然而,与这些合理的商业行为相伴随的是风险。冷库苹果囤积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在2018/2019产季,晚期苹果价格的急速攀升让不少果商一夜暴富,这也让许多人迷上了囤苹果的致富梦想。于是,2019/2020和2020/2021产季,囤苹果的人数逐渐增多。然而,今年的苹果市场走向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市场崩溃,暴富梦也在市场的残酷中破碎。
在2020/2021产季,当苹果刚刚下树时,收购价相对较高,收购商的热情高涨,市场上出现了一轮“抢果热”。一些商人甚至跑到陕西等产区,争相收购优质苹果。因为市场上流传着“今年优质苹果较少”的传言,导致了高价抢购的激情。随着东部产区的苹果成熟,价格逐渐回落,但市场情绪仍然保持乐观,仿佛将会迎来2018/2019产季的价格飙升。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两个产季的库存量存在差异,而所谓的“优质苹果稀缺”只是市场炒作。2021年,囤苹果的人们普遍认为疫情问题已经得到控制,苹果的出口问题不大,相较2020年,2021年的市场行情应该更加有利。然而,这种想法的盛行导致了2020/2021产季冷库中的苹果库存量超过了1200万吨,成本价格也上涨,难以出库。特别是在今年的春节和元宵节等热销季节,苹果的售出量不及往年的一半,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高价收购苹果的囤苹果商最终成了接盘侠,高企的价格使得苹果难以售出。这种市场变化令很多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果商们不禁感叹,原本以暴富为目标的囤苹果行为,如今却遭受了市场的严重惩罚。那么,为什么今年的冷库苹果行情会如此糟糕呢?在2020/2021产季,苹果的出口量同比有所增加,而冷库中的苹果库存也仅比往年多出了100多万吨。从这些数据看,冷库苹果似乎并没有陷入难以销售的境地。然而,这一行情的恶化原因却在于更大的市场因素之中。实际上,许多人忽略了苹果只是众多水果品种中的一种。它并非必需品,消费量是不固定的。随着南方水果和温室水果的逐渐增多,苹果的销售空间受到了挤压。今年,进口车厘子的价格暴跌,更使得苹果失去了以往的市场宠儿地位。苹果在冬季已经不再是热门水果,仅仅是常见的大众水果而已。虽然苹果是一种大众水果,但它的零售价格却并不平易近人。一斤红富士苹果售价在6到8元之间,这让许多消费者感叹“吃不起”。高昂的零售价格导致了苹果的消费热度持续下降,人们开始寻找其他水果作为替代,自然而然地放弃了苹果。苹果的市场地位越发尴尬,虽然是大众水果,但其价格却并不平易近人。多年的高价策略让消费者逐渐丧失了对苹果的兴趣。今年,市场终于开始反击。然而,囤果商的命运并非一概而论。虽然收购和囤积苹果的人数众多,但并非所有人都蒙受了损失。一些有着稳定销售渠道,善于囤积优质苹果的商人表示,他们今年并未亏本,销售依然不错。另一些囤积次品苹果的商人表示,与往年相比,市场行情并没有太大差异,次品苹果的价格一直都很低,今年亦然,但售出速度却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