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吲哚吡啶酸(草酯)
2024/9/5 9:07:05
吲哚吡啶酸(Indolauxipyr)是由陶氏益农公司研制的新型吡啶甲酸类选择性除草剂,后由其重组公司科迪华农科公司进行开发。目前公司重点开发用于商品农药的除草剂为其氰基甲酯:即吲哚吡啶草酯(indolauxipyr-cyanomethyl)。实验表明:吲哚吡啶酸的氰基甲酯、炔丙酯和苄酯对春小麦和冬小麦田间的田春黄菊、敏感和耐2,4-滴和磺酰脲除草剂的虞美人、野芥、婆婆纳、地肤、白藜、繁缕、卷茎蓼
应用: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水稻、玉米等以及草坪、牧场等
杀草谱:田春黄菊、矢车菊、藜草、(普通灰菜)、大蓟、球果紫堇、地肤、洋甘菊、新疆三肋果、虞美人、卷茎蓼、野生荞麦、欧白芥(野生芥菜)、繁缕、婆婆纳等杂草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现科迪华)申请了吲哚吡啶酯的许多化合物专利,包括PCT专利、欧洲专利、美国专利、中国专利等,这些专利将于2038年到期。
PCT专利:WO2018208582A1,申请于2018年5月4日,2038年5月3日到期。
欧洲专利:EP3621439B1,申请于2018年5月4日,2038年5月3日到期。
美国专利:US11363816B2,申请于2018年5月4日,2038年5月4日到期。
吲哚吡啶酸是科迪华继氨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氯氟吡啶酯、氟氯吡啶酯之后开发的第三代吡啶甲酸类除草剂,在低用药量下即可有效防除谷物田主要阔叶杂草,包括耐2,4-滴和磺酰脲除草剂的婆婆纳、地肤、藜、繁缕、卷茎蓼、丝路蓟等主要恶性阔叶杂草,是对目前现有谷物田除草剂的高度补充,为谷物田市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