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套袋梨果长黑点?
套袋梨果上,常有黑色、灰黑色凸起或凹陷的小黑斑出现,严重影响梨果的外观和商品价值,给果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根据研究发现,该黑点(斑)的发生主要包括5个类型,具体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
一、黑点(斑)类型
1.梨木虱为害型。梨木虱黏液隔袋渗入侵蚀果面可产生黑斑,呈褐色或黑色,形状不规则,严重者果皮脱落,果面凹陷。梨木虱也可入袋刺吸果面并分泌黏液,呈内浅褐色、外围黑褐色、大小不同的斑点,斑点周围果面呈黑褐色或黄褐色。
2.黄粉蚜为害型。黄粉蚜入袋后刺吸果汁,表皮受害处先形成直径1毫米左右黄褐色晕圈,渐成圆形坏死黑点,后变为月牙形或圆形红褐色斑点,严重者数个坏死点连成腐烂块。
3.药害型。套袋前喷药不当;套袋后,袋内湿度大,药液流入袋中不易蒸发,在高温下,使用易生药害的农药更易产生药害。喷药当天或次日即可出现药害症状,主要集中在萼端,有时可见水流痕迹,呈条状分布。
4.病害型。梨黑点病多由病原菌侵染引起,主要致病菌为细交链菌和粉红单端孢菌。高温、高湿是致病的主要条件,套透气性好的果袋发病轻。
5.缺钙型。由于缺钙,在梨果生长中后期,下部便会出现黑点(斑)。
二、防治黑点(斑)的措施
1.选用通透性好的纸袋,套袋时扎紧袋口,严防药液流入。尽量选用不生药害的农药。
2.套袋前,选用氨钙宝800倍液,喷布1~2次,既防治了黑斑病,又促进果面蜡质层的形成,使果面光洁,水心病轻,贮藏期延长。
3.防治病虫害。花后是梨木虱、黄粉蚜卵孵化盛期,也是越冬病菌分生孢子大量散发期,因此,此期应喷杀菌、杀虫剂:5%来福灵乳油4000倍液+1.8%阿维菌素5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5000倍液。套袋前,喷布1次5%来福灵乳油4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50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倍液。6月上旬至7月中旬是黄粉蚜转果入袋为害期,应经常解袋检查,如有入袋为害,应及时选择内吸、熏蒸作用强的农药进行防治。
梨树上像蜜蜂一样的虫子咋防治?
有读者咨询:每年当梨树新梢抽出后,都有一种像蜜蜂那样的虫子,专门咬断梨树的新梢。请问这是什么虫子,该咋防治?
根据描述,这种虫子是梨茎蜂。
一、为害症状。梨茎蜂又名折梢虫、摘头蜂,属膜翅目,茎蜂科。梨茎蜂以成虫和幼虫危害梨树的嫩梢和2年生枝条。成虫在新梢嫩皮下刚形成的木质部上产卵,幼虫在嫩梢里向下蛀食,致使新梢凋萎下垂,形成小段黑色的枯枝。
二、防治方法。1.捕杀成虫。梨树落花期,成虫喜聚集,易于发现,早晚气温较低,成虫不善活动,群集于树冠下部叶片背面,摇动树枝,振落成虫,进行捕杀。
2.剪除被害梢。幼虫为害的新梢上端枯萎,容易识别,落花后及时把锯口下大约5毫米有虫卵的部分剪去。
3.悬挂粘虫板。在梨树初花期,每亩果园可悬挂黄色双面粘虫板12块,悬挂于1.5~2米高的2~3年生枝条上,使其被粘虫板粘住致死。梨茎蜂发生数量大时,注意及时更换粘虫板。
4.药剂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可于开花前和落花后喷施2.5%功夫菊酯1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