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月是柑橘夏梢抽发期,夏梢一般抽发于生长势较强的春梢顶部和弯曲部位,具有长势旺、枝条长、粗壮、叶大而厚,但抽发不整齐的特点,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种控夏梢的方法。
1、营养控梢
树势旺,春肥时根据树势控制氮肥的施用;谢花后到夏梢萌动前增施磷钾肥,根据树势情况不施或少施氮肥,控制营养生长,减少夏梢萌发。
春梢老熟至夏梢萌发前,重施钾肥,同时叶面喷施高磷钾肥,促进夏梢老熟。
控氮时除重视控制氮肥外,还要注意所施农家肥或有机肥中的氮素作用。比如菜枯肥、猪粪等里面所含的氮的比例就大,要控制使用或在腐熟时就要与其它高碳氮比的有机原料一起腐熟,提高碳氮比后使用。
2、人工抹梢
树势旺的夏梢顶芽和又大又壮的霸王枝都是营养抽水机,若不及时抹除,剪掉,就会吸收附近幼果和结果枝的营养,给保果工作带来巨大威胁。
树势旺的树一般采用人工抹梢,安全可行,也是最好的控制夏梢的方法之一,但就是效率偏低,成本高。
3、环割、环剥和环扎
环割、环剥以及环扎在柑橘生产栽培中是一项传统有效的调节树体长势、改变生理特征的技术;它能够有效促进旺壮树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
环割、环剥和环扎主要是通过损伤韧皮部(不能损伤木质部)控制树体营养生长,使有机营养在树体内积累,进而供应果实生长发育。
一般选择树势旺盛春梢多幼果少,营养生长的果树,对于弱树、老树不适合采用。
环割、环剥和环扎时间一般在谢花80%进行,特别是喷施防第二次生理落果的保果药后,对植株进行环割,可达到保果控制夏梢的目的。
4、以果压梢、以梢控梢
以果压梢:果实的发育会抑制夏梢的生长,特别是柑橘树冠顶端果实生长的抑制效果更明显;当果梢比达到10以上时,夏梢会被有效抑制,这也是为何弱树果多,放不出秋梢原因,因为养分都被果实消耗了。
因此,通过增加营养,加快春梢老熟,提高有叶单顶果的座果率,能一定程度的抑制夏梢的抽发。
以梢控梢:通过采取适当保留一定数量的夏梢来控制、延缓夏梢萌发的方法,若壮旺树抽发的夏梢数量不多(100条以内),可保留一部分任其生长,待促放秋梢前进行短截。
5、药物控梢
面积大的果园一般采用药物控梢,优势是效率高,劣势就是容易伤果。药物控梢是随着柑橘大面积种植而出现的新控梢方法,主要有控梢和杀梢两种方式。
控梢以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等延缓型调节剂为主,也有使用三唑类杀菌剂的。
杀梢的成分比较杂,很多杀梢剂的成分就是传统的除草剂,使用不当比较容易出药害,导致伤果。杀梢剂的使用如果没有充足的把握,不建议使用,就算有充足的实验数据,一定要把用药时期,用量以及用药时的温度、湿度、光照等都要考虑进去。
以多效唑为例:
建议二保后7至10天,在果分大小、幼果完全转绿后使用,即营养物质输送给幼果的条件已正常,夏芽即将萌发时采用多效唑控梢;对超过2cm的梢可用人工抹除再使用多效唑;多效唑属于生长延缓剂,不是抑制剂,没有杀梢效果,因此要在出梢前使用。
多效唑的药效期一般20天,药效期一过,梢就可以从头生长;一般用磷酸二氢钾+25%多效唑悬浮剂500倍喷树冠。
多效唑使用剂量,根据品种、树势适当调整;树势容易衰弱的品种用量轻,树势不容易衰弱的品种可以适当重一些;树势旺的树重些,树势中等的用轻一些,比较弱的不用。一般间隔15-20天再喷一次,可抑制夏梢的生长,且对幼果比较安全。用烯效唑、矮壮素的原理一样,对幼果也比较安全。
6、药物控梢(三唑类杀菌剂)
用三唑类杀菌剂,比如氟硅唑、氟环唑、丙环唑等,因为三唑类有抑制幼嫩组织生长的作用,所以同样可以用于抑梢的目的,使用时期与多效唑一致,使用剂量建议用正常用于杀菌时的稀释倍数。
注意三唑类的杀菌剂并不是专业植物生长延缓剂,而且不同品种抑制性差异比较大,所以需要与其它控梢手段一起综合运用。一般来说三唑类杀菌剂的抑制能力表现为:氟环唑>氟硅唑>丙环唑>烯唑醇>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腈菌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