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证一品”新政:行业震荡下,专家企业各有“话”说

作者:中国农资传媒 内容团队 2025/10/24 9:09:54
“这不是简单的标签修改,而是一场倒逼行业回归品质的自我革命。”第25届全国农药交流会上的这句断言,精准概括了农业农村部第925号公告引发的行业震荡。以“一个登记证号对应一个商标”为核心的“一证一品”新政,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场被称为近十年最严的制度调整,引发了行业专家与企业的广泛关注,也促使企业积极探索应对之道。行业专家——“新政如筛,是行业正本清源与价值升级的关键推力。”农业农村部

“这不是简单的标签修改,而是一场倒逼行业回归品质的自我革命。”第25届全国农药交流会上的这句断言,精准概括了农业农村部第925号公告引发的行业震荡。以“一个登记证号对应一个商标”为核心的“一证一品”新政,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场被称为近十年最严的制度调整,引发了行业专家与企业的广泛关注,也促使企业积极探索应对之道。


行业专家——

“新政如筛,是行业正本清源与价值升级的关键推力。”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证一品”新政的出台,直击农药行业长期存在的沉疴,对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市场秩序规范、竞争逻辑重塑与新机遇孕育三个维度。


从市场秩序层面,专家指出,新政有效解决了两大行业痛点。一方面,此前“一证多品”“借证套证”乱象严重,一款原药通过多个登记证衍生出上百个“马甲产品”,导致农户面对相似包装难辨真伪,选药困惑重重;另一方面,原药追溯断裂形成监管盲区,监管部门追溯质量问题时举步维艰。而新政通过“同一登记证号产品商标统一”的刚性约束,将登记证、商标与生产主体强绑定,从根源上破解了责任模糊难题,实现了农药市场的“正本清源”,让每本登记证都承载明确的品牌责任,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筑牢防线。


在竞争逻辑重塑上,专家认为新政正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根本性转变。过去,部分企业沉迷于“贴标签、玩概念”的低价混战,陷入“卷低价、卷低质、钻空子”的无序竞争。如今,新政大幅缩减单款产品的商品种类,倒逼企业将精力从“重贴牌”转向“重研发”,让优质产品获得合理溢价,创新投入得到市场回报,引导行业在技术与品质的赛道上良性发展。


同时,专家也强调变革中孕育着新机遇。对于头部企业,新政为其从产品供应向“农药+植保方案”服务一体化转型提供了契机;对于中小企业,转型需求催生了证件代理、合规咨询等新市场,相关服务机构订单激增,某登记证申报代理企业订单甚至增长3倍;而农户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清晰的产品标识让选药不再迷茫,用药品质得到切实保障。不过专家也坦言,短期阵痛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新政通过对行业的深度“体检”与“手术”,将清除贴牌乱象的毒瘤,强化责任追溯的筋骨,激活创新发展的活力,助力3000亿农药市场摆脱“大而不强”的桎梏。


农药企业——

“这是一场头部企业乘势而上,中小企业绝境寻路的激烈战斗。”

“一证一品”新政落地的冲击,在企业层面呈现出鲜明的“冰火两重天”局面,不同规模、不同资源储备的企业,对新政的看法与感受差异显著。


头部企业普遍将新政视为“利好机遇”,正凭借证件储备与研发优势收割政策红利。


拥有百余种登记证的利民控股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政让其原药优势与大单品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公司积极拥抱新政,认为这是基于产能内卷、产品同质化背景推出的有力举措,有助于行业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有利于公司专注开发产品,打造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大单品。诺普信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对于证件齐全的龙头企业而言,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一大利好,能加速淘汰技术薄弱的中小厂家,进一步巩固自身市场地位。中农立华则指出,新政设立的高标准与公司长期构建的竞争壁垒高度契合,政策将有效遏制行业同质化“内卷”,旗下“中农鼎粮柱”等品牌正借势扩大市场份额。新农股份认为,新政将推动行业监管加强,有利于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拥有优质、独家登记证件的厂家将更具竞争优势。美邦股份透露,集团拥有约1000个农药登记证,资源丰富,且公司一直实行“一个农药登记证,一个商标”的做法,因此新政对公司无太大影响。


数据也印证了头部企业的优势,公开数据显示,持有50个以上登记证的头部企业近3个月订单增速普遍超20%,它们正通过整合“马甲产品”产能、加大新化合物研发力度,将合规优势转化为市场控制力。


与头部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危机”,过去的生存路径被彻底封堵。据了解,国内近2000家农药生产企业中,超半数登记证不足20个,100多家企业仅有1个证件,过去靠出租证件年入数百万的模式已被政策明令禁止。山东潍坊某企业的困境颇具代表性,该企业自身无登记证,其子公司仅有29个证件,却售卖120多个贴牌产品,这种经营模式已不符合新政要求,企业正陷入盈利下滑的困境。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中小企业面临重重压力,证件申请周期长达18个月且成本激增,现有产品需紧急调整商标,委托加工订单大幅流失。不过,绝境中也有企业开始探索转型之路,有的加入头部供应链成为专一品类代工基地,有的聚焦区域特色作物办理专项登记,有的组建“证件联盟”共享合规资源。正如一位农药企业负责人表示:“能活下来的小企业,都放弃了赚快钱思维,转向细分领域做精做专,而政策对价格‘内卷’与违规添加的遏制,也为合规中小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土壤。”


应对之策——

“企业需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变革。”

行业分析预计,新规落地后,超过80%的农药产品可能因不符合要求而面临退市,市场上的农药品牌数量将大幅减少,许多长期依赖“一证多品”、借证代工模式生存的企业将受到重创。面对新政冲击,农药企业需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变革”,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应对策略。


行业专家表示,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应聚焦“优势放大”与“服务升级”,巩固市场地位。一方面,要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梳理“马甲产品”产能,淘汰不符合新政要求的贴牌产品,集中精力打造大单品,将原药优势与研发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新化合物、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持续丰富优质、独家登记证件储备,构建更深的竞争壁垒;另一方面,要抓住新政带来的服务转型机遇,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农药+植保方案”服务一体化转型,像江山股份的实践那样,为农户提供全链条的植保服务,提升客户黏性与品牌价值,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需明确“差异化定位”与“资源整合”,寻找生存突破口。首先,要放弃过去“赚快钱”的思维,结合自身能力选择转型方向:若具备生产优势,可加入头部企业供应链,成为专一品类代工基地,依托头部企业的证件与市场资源实现稳定发展;若对区域特色作物有深入了解,可聚焦细分市场,办理专项登记,打造区域特色产品,避开与头部企业的正面竞争;若证件资源匮乏,可联合其他中小企业组建“证件联盟”,共享合规资源,降低证件申请成本与周期。其次,要重视现有产品的合规调整,按照新政要求紧急梳理现有产品商标,确保同一登记证号产品商标统一,避免因商标问题导致产品退市。同时,积极寻求外部专业支持,借助证件代理、合规咨询机构的力量,加快证件申请与合规调整进程,降低转型成本与风险。


短期阵痛是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一证一品”新政以标签为切口,完成了对农药行业的深度“体检”与“手术”。当企业回归研发与品质竞争,经销商转向技术服务,农户获得可靠保障,3000亿农药市场将摆脱“大而不强”的桎梏,为中国农业的安全发展筑牢农药品质的根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