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卤族元素的烟碱类——呋虫胺
呋虫胺是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由日本三井化学发现,于2002年在日本上市,2005年进入韩国和美国,2008年在欧盟上市。呋虫胺2011年全球销售额就达到了1.1亿美元,并以年均17%的速度快速增长,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4年呋虫胺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既然说到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我们就来首先梳理一下烟碱类杀虫剂的分类。第一代烟碱类产品:吡虫啉(1991年拜耳)、烯啶虫胺(1995年武田)、啶虫脒(1996年日本曹达)、噻虫啉(2000年拜耳)。主要中间体为2-氯-5-氯甲基吡啶,属于氯代吡啶基。
第二代烟碱类产品:噻虫嗪(1998年诺华)、噻虫胺(2002年拜耳、武田)。主要中间体为2-氯-5-氯甲基噻唑,属于氯代噻唑基。
第三代烟碱类产品:呋虫胺(2002年日本三井),四氢呋喃基取代了氯代基,并不含卤族元素。
烟碱类杀虫机理是作用于昆虫神经传递系统,使其异常兴奋,麻痹死亡,同时具有触杀、胃毒作用。与传统的烟碱类相比,呋虫胺不含卤族元素,其水溶性更强,这意味着呋虫胺更容易被吸收;且对蜜蜂的经口毒性只有噻虫嗪的1/4.6,接触毒性是噻虫嗪的一半。
截止到2022年8月30日,我国呋虫胺原药登记证25个;单剂登记证164个,混剂登记证为111个,其中卫生杀虫剂51个。
登记剂型有可溶粒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悬浮种衣剂、颗粒剂等,单剂含量为0.025%-70%。
混剂产品包括吡蚜酮、螺虫乙酯、哒螨灵、联苯菊酯等。
1、呋虫胺+吡蚜酮
吡蚜酮有非常好的内吸传导效果,而呋虫胺的速效性是该产品的明显优势,二者作用机理不同,搭配使用,死虫快,且持效期长。
2、呋虫胺+螺虫乙酯
这个配方是蚜虫、蓟马、粉虱三种小虫的克星配方,近几年从各地的推广使用和用户反馈来看,效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3、呋虫胺+吡丙醚
吡丙醚属于高效杀卵剂,而呋虫胺只对成虫有效,二者搭配,虫卵皆杀,这个配方属于绝对的黄金搭档。
4、呋虫胺+菊酯类杀虫剂
这个配方能够大大提高杀虫效果,菊酯类农药本身就是广谱性杀虫剂,二者搭配,可以降低抗药性的产生速度,而且还能够兼治跳甲,属于近年来厂家广泛推广的配方。
呋虫胺主要中间体是四氢呋喃-3-甲胺和O-甲基-N-硝基异脲。
四氢呋喃-3-甲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浙江、湖北、江苏,产能足够满足呋虫胺的使用。
O-甲基-N-硝基异脲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河北、湖北、江苏,因涉及硝化反应的危险工艺,是呋虫胺最关键的中间体。
国内呋虫胺工厂的设计产能约在每年1500吨左右,其中荆门金贤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能500吨/年)、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产能500吨/年)和江西汇和化工有限公司(产能500吨/年),目前国内每年呋虫胺实际产量约在600吨左右,参考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目前市场价格在18万,实物98%。
呋虫胺原药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于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
虽然目前国内呋虫胺因市场推广力度等原因不属于上量产品,但是我们认为随着呋虫胺的价格进入历史低位,未来增量空间可观。
1、呋虫胺拥有更广的杀虫谱和使用范围,从农药到卫生用药,从小虫到大虫,都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2、混配性好,呋虫胺可以与多种杀虫剂、杀菌剂混配使用,使用方便;剂型丰富,可做成颗粒剂药肥、种衣剂拌种、悬浮剂喷施。
3、水稻防治螟虫和飞虱,一药双杀,性价比高,将是呋虫胺未来增长的巨大市场机会。
4、飞防普及,呋虫胺极易溶于水的特性,使其更适合飞防的大面积使用,飞防的普及将为呋虫胺未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5、呋虫胺右旋对映体主要提供杀虫活性,左旋对映体对意大利蜜蜂有高毒性,相信随着提纯技术的突破,对环境更友好的呋虫胺将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
6、聚焦小众作物,随着韭蛆、蒜蛆对普通药剂的抗性增强,呋虫胺在防治蛆类害虫表现出色,小众作物上的应用也将为呋虫胺发展提供新的市场和方向。
7、性价比的提高。一直以来影响呋虫胺增长的最大阻力就是原药价格的居高不下,终端制剂应用成本相对较高。但目前呋虫胺原药价格已经处于历史相对低位,随着价格的下行,呋虫胺性价比已越发凸显,我们相信性价比的提升为呋虫胺未来增长提供了更多可能。
全球除草剂前15强的产品名单以及除草剂主要作用类型(结构)的市场规模汇总如下:全球除草剂前15强的产品名单全球除草剂主要作用类型(结构)的市场规模
全球农药市场研究 2025/8/5 11:16:49